1、張騫。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麽遠的地方。張騫回來後,使大漢皇帝第壹次聽到了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貢獻:張騫是第壹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後來的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2、麥哲倫。
麥哲倫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壹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壹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當船隊抵達馬裏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壹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貢獻:麥哲倫是個實幹家,他以親身的環球航行實踐,向全世界宣告:地球是圓的。
3、劉雨田。
中國歷史上第壹位職業探險家。原是新疆烏魯木齊鐵路局機關的壹名幹部。1984年5月,開始徒步萬裏長城。經過壹年多的艱苦跋涉完成壯舉,成為世界上第壹位徒步走完萬裏長城的人。
之後,他又徒步絲綢之路、黃土高原、新疆羅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侖雪山,考察神農架野人、喜馬拉雅雪人、絨布冰川,沿喜馬拉雅和雅魯藏布江旅行,試登珠穆朗瑪,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古爾班通古特等中國五大沙漠。
貢獻:填補了壹個又壹個的探險空白。他用自己的雙手拍攝了壹萬多張黑白彩色照片,寫下了兩百多萬字的探險日記,內容涉及政治、歷史、地理、文學、哲學、藝術和考古等多種領域。
4、馬可波羅。
出身於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於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並帶年輕的馬可壹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
貢獻: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5、阿蒙森。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壹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貢獻:1911年10月20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成為征服南極第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