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形而上學"壹詞的來歷

"形而上學"壹詞的來歷

“形而上學”是根據《易經·系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壹語,由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哲學家井上哲次郎翻譯。

原話的意思為: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體,超越壹切世間存在,包括時空能量因果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載體。

但由於日本翻譯的壹些詞匯雖然不甚貼切,卻往往更為簡單易懂,更容易被當時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的中國民眾所接受,因此“形而上學”壹詞紮根在了漢語之中。

擴展資料:

形而上學的內容

形而上學,是原始哲學的壹個門類,指對不可證明的無形世界本質的猜測,我們現在常說的“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是它後來的引申義。 它是壹種研究"存在"的本體論體系,其理論原則是柏拉圖的"世界二重化",歷史上是為神學服務的。

13世紀起被作為哲學名詞,用以指研究超經驗的東西(靈魂、意誌自由等)的學問。在黑格爾提出辯證法以後,它又被用以指與辯證法對立的古老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形而上學的分支

1、本體論——探究客觀存在以外的、壹切現象之外的所謂終極實在。比如,本體論可以研究壹個任意物體在任意世界的性質會怎麽樣,其實都是無意義的研究。

2、古代宇宙論——探究宇宙的生成、變化,時空結構等問題。古代宇宙論早已經被現代宇宙論取代。

3、玄學——用非科學手段來臆測生命的起源、進化和本質,以及生命與宇宙、終極實在之間的關系。比如,常說的“天人合壹”就屬於這種探討的範疇。

百度百科-形而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