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關於愛師的詩句

關於愛師的詩句

1.表現尊師愛師的古詩詞三首

《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

唐 作者: 王昌齡

松間白發黃尊師,童子燒香禹步時。

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

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山觀空虛清靜門,從官役吏擾塵喧。

暫因問俗到真境,便欲投誠依道源。

《贈王尊師》

唐 作者: 劉得仁

為道常日損,尊師修此心。掛肩黃布被,穿發白蒿簪。

符劄靈砂字,弦彈古素琴。囊中曾有藥,點土亦成金。

《河上公》

唐 作者: 張說

尊師厭塵去,精魄知何明。形氣不復生,弟子空傷情。

濟北神如在,淮南藥未成。***期終莫遂,寥落兩無成。

2.有關愛師、尊師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古詩,成語,越多越好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唐.韓愈《師說》 ?2、壹日之師,終身為父。——元.關漢卿 ?3、為學莫重於尊師。

——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4、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5、疾學在於尊師。

——《呂氏春秋勸學》 ?6、事師之猶事父也。——《呂氏春秋勸學》 ?7、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

——《呂氏春秋.勸學》 ?8、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途經.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 們求教。

隆禮:尊崇禮義)——《荀子.勸學》 ?9、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晉.葛洪《勤求》 ?10、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

——《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2、片言之賜,皆事師也。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13、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

——〔宋〕李覯《廣潛書》 幻☆櫻空殤逝 回答采納率:38.6% 2008-09-02 19:10 檢舉 豚豚 對 幻☆櫻空殤逝 的感言:。

3.“愛師”為主題的名言警句

贊 美 老 師:名 言 警 句 精 選 祝 願 加減乘除,算不盡您作出的奉獻!詩詞歌賦,頌不完對您的崇敬!您用知識甘露,澆開我們理想的花朵;您用心靈清泉,潤育我們情操的美果。

在這不尋常的節曰裏,獻上我們深深的祝福! 每年,我把第壹縷春光和賀年卡壹起寄給您;我親愛的老師,願春天永遠與您同在! 園丁--崇高的稱號。看那枝頭綻放的鮮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澆。

祝福您: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陽光普照,園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潤,桃李枝頭蓓蕾紅。--祝您教師節愉快。

您是園丁,為祖國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潤育桃李,神州大地盡芳菲。在這喜慶的節曰裏,讓我獻上壹支心靈的鮮花,向您表達衷心的祝願。

用滿天彩霞譜寫頌歌,用遍地鮮花編織詩篇,也表不盡我們對老師節曰的祝賀! “桃李滿天下”,是教師的榮耀。--值此曰麗風清、秋實累累的園丁佳節,敬祝老師康樂如意,青春永葆!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而您卻是我最尊敬的老師。

在您的節曰裏,我要把壹份崇高的敬意獻給您。 敬愛的老師,您的諄諄教誨如春風,似瑞雨,永銘我心。

我虔誠地祝福您:康樂、如意! 我們從幼苗長成大樹,卻永遠是您的學生。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樹常青。

您因材施教,善啟心靈。我們捧著優異的成績,來祝賀您的勝利! 老師,祝您教育的學生,人才濟濟,精英輩出。

老師,您是真誠的、善良的、美好的。願所有同學的心扉都向您敞開。

願我這小溪的樂音,永遠在您深邃的山谷中回響。 海水退潮的時候,把五彩的貝殼留在沙灘上。

我們畢業的時候,把誠摯的祝願獻給老師。仰 慕 您用火壹般的情感溫暖著每壹個同學的心房,無數顆心被您牽引激蕩,連您的背影也凝聚著滾燙的目光…… 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饑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壹批批青年人的靈魂……老師啊,我怎能把您遺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麽神奇――呵,在我的腦海裏,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準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偉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贊美獻給壹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師您。 您對我們嚴格要求,並以自己的行動為榜樣。

您的規勸、要求,甚至命令,壹經提出,便要我們壹定做到,然而又總使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嚴厲的父親,又是最慈祥的媽媽;您是無名英雄,又是教壇名師。 您的音容笑貌,時時閃現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

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唯有這光輝的名字,才有著像大海壹樣豐富、藍天壹樣深湛的內涵! 老師,這個光彩奪目的名稱,將像壹顆燦爛的明星,永遠高懸在我們的胸中。 即使我兩鬢斑白,依然會由衷地呼喚您壹聲――老師!在這個神聖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遠是壹個需要啟蒙的學生! 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師,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航程! 毫不吝惜地燃燒自己,發出全部的熱,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

老師,您像紅燭,受人愛戴,令人敬仰! 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還要說,師恩似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

您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真的種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 您是嚴冬裏的炭火,是酷暑裏的濃蔭灑湍流中的踏腳石,是霧海中的航標燈――老師啊,您言傳身教,育人有方,甘為人梯,令人難忘!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論語·子罕》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清〗鄭燮致 謝 人生旅程上,您豐富我的心靈,開發我的智力,為我點燃了希望的光芒。謝謝您,老師! 春雨,染綠了世界,而自己卻無聲地消失在泥土之中。

老師,您就是滋潤我們心田的春雨,我們將永遠感謝您。 老師,您是海洋,我是貝殼,是您給了我斑斕的色彩……我當怎樣地感謝您! 踏遍心田的每壹角,踩透心靈的每壹寸,滿是對您的敬意。

有如從朔風凜冽的戶外來到冬曰雪夜的爐邊;老師,您的關懷,如這爐炭的殷紅,給我無限溫暖。我怎能不感謝您? 對於您教誨的苦心,我無比感激,並將銘記於心! 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

感謝您,老師! 您用心中全部的愛,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執著的信念,鑄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師,我生命的火花裏閃耀著壹個您! 鳥兒遇到風雨,躲進它的巢裏;我心上有風雨襲來,總是躲在您的懷裏--我的師長,您是我遮雨的傘,擋風的墻,我怎能不感謝您! 沒有您的慷慨奉獻,哪有我收獲的今天。十二萬分地感謝您,敬愛的老師。

您送我進入壹個彩色的天地,您將我帶入壹個無限的世界……老師,我的心在喊著您,在向您敬禮。 把精魂給了我,把柔情給了我,把母親般的壹腔愛給了我……老師,您只知道給予而從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4.表現尊師愛師的詩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出自《孝經。

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於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

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臯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出自《茍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

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於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幹,首先在於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並和善地對待朋友。

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並努力發揚光大。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

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後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

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壹。

冀:希望。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

辨: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見於(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

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後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範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於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

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壹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

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

出自《禮記?學記》。逸:安逸;輕松。

庸:功勞。 為學莫重於尊師。

意思是: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出自(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務學不如務求師。 意思是:努力求學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師。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篇》。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意思是;學習要有老師講授,也要有朋友間的切磋。出自(明)唐甄《潛書?講學》。

學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為學之道,再沒有比接近良師更便利的了。

出自《荀子?勸學》。 尊人***客語,側立在傍聽。

莫相前頭鬧,喧亂作亞鳥鳴。 意思是:長輩同客人說話,應站在旁邊聽,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鬧喧叫。

出自《全唐詩補逸》卷二(王梵誌詩)。 擇師,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選擇老師不可不慎重。出自《禮記?學記》。

5.“愛師”為主題的名言警句

師者,人之模範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於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於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臯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

出自《茍子》。 疾學在於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幹,首先在於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並和善地對待朋友。

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並努力發揚光大。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

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後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

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

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壹。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

辨:慧。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

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

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後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

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範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於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

出自《禮記?學記》。逸:安逸;輕松。

庸:功勞。 為學莫重於尊師。

意思是: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出自(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意思是;學習要有老師講授,也要有朋友間的切磋。

出自(明)唐甄《潛書?講學》。 學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為學之道,再沒有比接近良師更便利的了。出自《荀子?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