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10年前,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男孩何宜德,後來如何了?

10年前,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男孩何宜德,後來如何了?

現代,大多數孩子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充當著壹個比較嚴厲的角色。

而孩子的父親,卻總是對孩子相對寬容甚至對他的教育和生活到了不管不顧的地步。

壹個唱紅臉,壹個唱白臉。

可孰不知,父親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2年,在美國紐約的街頭,壹名四歲的男孩子在零下13度的寒冷天氣中只穿著最貼身的內衣。

而他的父親則在他的前方,催促他不斷地往前奔跑。

事後采訪得知,這是壹名父親在對他的孩子進行著所謂的 “鷹式”教育。

這壹名父親為何要采用這樣嚴厲的方式來訓練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生長出來的孩子又將會取得怎樣的成就呢?

今天便讓我們壹同走進“鷹爸”和“裸跑弟”之間的故事。

2008年,何烈勝成為了壹名父親,他給孩子起名叫何宜德,小名多多。

已經年至不惑,還能夠喜得貴子,可以稱得上是壹樁美事。

可是這個孩子卻和其他的孩子不壹樣,他是壹個早產兒,從出生的那天起,他的身上就插滿了各種各樣的試管來保命。

醫生也和孩子的父親說,早產兒的身體免疫力比正常的孩子要弱,身體各方面的機能也都不如正常孩子。

要是平時壹個家庭遇到了這樣的狀況,很有可能從小就把這個孩子捧在手掌心中,好好地保護,不讓這個孩子受到壹點點傷害。

可是,何烈勝註定不是普通人,他覺得越是這樣的條件,越應該讓自己的兒子接受挫折式教育。

而何烈勝有這樣的想法,跟他自己的出身有著密切的關系。

他出生在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壹個普通家庭中,從小他對自己就是高標準,嚴要求,自己定下的目標,壹定要達到。

他從小就想要考上大學,學成之後,他也不負自己的期望,成為了壹名物理老師。

本想以後就在這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成為祖國壹名辛勤的園丁。

但當他看到了中國應試教育背後存在的諸多弊端後。

他覺得這樣的教書方式,既是為難學生,也是為難自己。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辭去自己物理教師的工作,轉而下海經商。

但商人也不是那麽好做的,若是壹旦經營不善,甚至有可能賠得傾家蕩產。

何烈勝他憑借自己出色的頭腦和善於抓住商機,經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最終在商海沈浮中,有了壹個可以站穩腳跟的地盤。

此時的他,已經快走過了半生。

而年過40的他,也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愛情的結晶,他的兒子出生了。

可這個兒子從出生起,身體素質就相較於其他的孩子不同。

但是他相信有誌者事竟成。

先天的壹些自身缺陷並不能決定孩子的後天發展,他決定帶著他的兒子走上壹條“逆天改命”的道路。

於是,在孩子剛剛從保溫箱拿出來不久,何烈勝就決定教他的兒子學習遊泳。

他還特地在家中給自己的孩子打造了壹個遊泳池。

可學習遊泳又不像泡溫泉那般溫暖,也不像在母親腹中那般溫馨,遊泳池裏的水對於新出生的嬰兒來說是涼的。

孩子在裏面僅僅遊了壹會兒之後,就開始渾身發抖。

訓練過後,何宜德的母親給測量體溫時,發現孩子真的生病了。

看著孩子在自己懷裏虛弱的模樣,何烈勝的妻子馬上要制止了她丈夫想要訓練孩子的心。

“這不是在折騰孩子嗎?”

他的妻子認為,她只求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地長大,身體弱壹點就弱壹點吧,這個世界又不是要求每壹個孩子都要變成健身健將。

何烈勝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壹切都要從孩子小時候抓起才最好。

而且,以兒子現在的高燒程度來說,是完全可以憑借他自身的免疫系統調節過來的。

夫妻兩個人爭執不下。

最後何烈勝保證,如果壹周之後,孩子的身體還是受不了這樣強度的訓練,那麽他就罷手,讓孩子順其自然的生長。

事實證明,何烈勝的教育方式也沒有出錯。

孩子漸漸習慣了在這樣溫度的水中遊泳,從壹開始的抗拒,到後來逐漸喜歡這種在水上漂浮著的感覺。

孩子的母親看見事情的結果是好的,自那以後,就再也沒有阻止過孩子的父親用這種“匪夷所思”的方式來訓練自己家的孩子。

畢竟無論是用怎樣的教育方式,父親也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越變越好。

在這之後,小小年紀的何宜德就壹直忍受著來自自己親生父親的“摧殘”。

而真正讓我們熟知這對父子之間的故事,還是2012年。

小多多在零下13度的寒冷天氣中裸跑。

這樣的事情壹經報道,多多爸爸的教育方式立刻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點。

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那麽,孩子父親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會培養出來別具壹格的人才嗎?

現在就讓我們看壹看,這個在冰天雪地中裸跑的四歲小男孩,如今都獲得了什麽樣的成就呢?

之前我們了解到,何宜德生下來身體素質並不好,所以他的父親從小就給他訂制了壹套魔鬼式的訓練。

壹歲的時候,何烈勝為了教育自己的兒子,就開始讓兒子徒步暴走。

其他的小孩子都是走兩步就累了,站在原地嚷著讓家長去抱抱,這樣的情況,在何宜德的身上也發生過。

身為父親的何烈勝,從來都沒有縱容自己的孩子,反倒是繼續鼓勵自己的孩子往前走。

壹天之內,有時可能要讓孩子走上上萬步,從小就磨練了孩子能吃苦的本領。

兩歲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走路可能還是搖搖晃晃的。

何宜德由於小時候每天都在父親的訓練下持續暴走,已經能夠穩穩當當地行走很遠的距離。

當然,在平地上走還沒有什麽挑戰性。

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帶他到了南京紫金山上去攀登。

兩歲的孩子,正是溫室裏的花朵呢!

別人家的孩子正在嬰兒車裏搖搖晃晃,或者正在母親溫暖的懷抱裏吮吸奶水,何宜德已經頂著山上的烈日、迎著冷風,漸漸爬到了山頂。

可能他此時不知道登頂的意義究竟是什麽,但是他絕對看到了其他孩子看不到的風景。

他三歲那年,也就是我們熟悉他的那壹年,美國紐約街上留下13度的天氣,他的父親正帶著他不斷地向前奔跑。

何宜德抱著自己凍得瑟瑟發抖。

但有了之前的歷練經驗,他還是跟隨著自己父親的足跡,挑戰極寒天氣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努力完成父親給他定下的目標。

四歲的時候,何烈勝給自己的兒子報名了國際帆船比賽。

在其他孩子都忙得手忙腳亂的時候,何宜德卻顯得格外的沈著冷靜。

他最先揚起了帆船的風帆,這壹條小船就像他的未來壹樣借著東風,揚帆起航。

四歲那年,何宜德就已經算得上是“別人家的孩子”了。

可事情遠遠沒有到此為止,之後他的人生就像開掛了壹般。

五歲那年,他的父親帶著他開飛機,圍繞著北京野生動物園飛壹圈。

很多五歲的孩子,都還在玩飛機模型,可是他卻坐上了真正的飛機。

有壹句話說得很好, 見過獅子的人又怎麽會看得上野狗呢?

他已經開過了真正的飛機,又怎麽會沈溺在飛機模型中不能自拔呢?

他豐富的人生閱歷,自然而然地為他開拓了眼界。

而他豐富的人生閱歷,也讓六歲的他做出了壹件令世人震驚的事情。

他決定,要給自己之前六年的人生寫下壹部自傳。

寫自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太過於渺茫,而且寫下自傳的人,年紀大多都已經到了暮年,才能用自己的筆來記錄下自己這壹生,給後人留下道理。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看了這些老人家寫下的自傳,我們也可能從中讀出不壹樣的人生經驗。

但是壹個六歲的小孩又有怎樣的人生經驗呢?

雖然他現在年紀還小,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人生閱歷甚至是比20到30歲的青年人都要多。

而且從壹些小事上也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堅韌又無畏的品格也值得很多人來學習。

七歲的時候,他和他的父親壹起穿越羅布泊。

羅布泊是壹個死神經常蒞臨的地方,很多前往到這裏的冒險者甚至是賭上自己的生命。

這可不同於之前,何宜德的父親訓練兒子的那種嚴苛,因為哪怕是發高燒,哪怕天寒地凍,但最起碼他不會有生命之憂。

如今,帶著孩子穿越新疆羅布泊,甚至有可能已經堵上了他們父子兩個人的生命。

但虎父無犬子,父親是壹個勇敢的人,那麽教出來的兒子也壹定是壹個勇敢的人。

他們父子兩個壹***前後三次穿越新疆羅布泊,得上天眷顧,最後都安然無恙地回來了。

七歲的時候就已經敢拿自己的生命做冒險了。

很多孩子七歲的時候,甚至還不敢坐兒童蹦極,而何宜德已經三次穿越新疆羅布泊了。

妳以為前七歲的人生,這個父親就壹直帶著自己的兒子拓寬眼界、歷練膽識嗎?

當然不是!這個父親也同樣沒有停止對自己孩子的文化教育。

八歲那年,何宜德就考下了南京大學的專科學歷。

隨後在三年的時間,這個孩子又通過自主學習,取得了南京大學的本科學歷。

這簡直是電影裏才會出現的情節,少年班的天才兒童。

天才兒童又怎能夠滿足僅僅是本科學歷畢業呢。

12歲的時候,何宜德就準備同時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了。

這到底是怎樣壹個滿級開掛的人生啊!

而12歲那年,他又以另壹種姿態再壹次登上了大屏幕面前。從之前的“裸跑男孩”,到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的參賽選手。

他出色的表現,也讓電視機前壹些父母耳目壹新。

他的到來,以及他父親的教育方式,更是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現在,很多父母還沒想好自己是否能夠成為壹名合格的父母之前,就已經生下了他們的孩子。

所以對孩子的未來根本毫無打算,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會存在壹定的誤區。

盼子成龍,盼女成鳳是中國絕大部分家長的想法。

誠然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這件事情無可厚非,可也並不能超過孩子自己能夠忍受的限度。

當代,很多父母的思想存在著壹定的偏差,對自己與兒女的要求各不相同。

可能在上學的時候,父母的成績並不怎麽出色,但他們永遠力爭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中國的傳統應試教育的考試中,考個第壹名、第二名。

可當孩子們憑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令人驕傲的成績之後,很多父母卻覺得理所應當。

甚至將別人家孩子與自身相對比,從中找出缺點,對孩子進行平衡壓制。

比如,在學習成績上比人家學習好的孩子,就在生活條件上和貧窮人家的孩子相比。

從小就和自己的孩子說,這也不要買,那也不要買,妳看看人家的孩子,什麽也都不需要。

而反過來,這些父母滿足了自己在物質上的需求,哪怕是壹根口紅或者是壹包煙。

當孩子的父母給自己買這樣的物質需求時,反過來卻並沒有給孩子買他喜歡的玩具。

這時,孩子的內心其實會受到壹定程度的傷害,而且他也會在那壹刻,開始質疑妳說話的權威性。

孩子的啟蒙老師永遠是父母,父母說的話在他們那裏,是有官方性和絕對權威性的。

小時候沒有接受到外部教育的孩子,會下意識認為,父母說的所有話都是對的。

可壹旦孩子發現,父母自身都沒有樹立好榜樣時,他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父母的教導,這是壹個非常不好的方向。

畢竟孩子從來也沒想過自己的父母要成為世界首富,讓自己的家長成為頂級的科學家。

反觀何烈勝這個父親。

他壹直在高標準、嚴要求的要求自己的兒子。

那是因為他自己的青春年華就是這樣度過的,他給自己的兒子樹立了壹個很好的榜樣。

所以給孩子定制壹個目標沒有錯,但首先,做父母的就應該以身作則。

在要求孩子不要看電視、玩手機,趕緊去寫作業,自己卻在壹旁拿手機打 遊戲 。

也不難想象出,要去寫作業的孩子,他的內心會有著怎樣的獨白!

試想這樣的言傳身教,真的能夠給孩子提供壹個好的教育環境嗎?

何烈勝帶著自己的兒子,去嘗試各種不壹樣的事情,其實就是在激發自己孩子的無限潛能。

最終找到孩子所熱愛的,並且願意從事的方向去繼續深造。

而當今,很多父母不但沒有像何烈勝壹樣,從小培養自己孩子的壹些天賦。

甚至會選擇,將自己孩子顯露出的壹些愛好、天賦,隨意扼殺在搖籃中。

可能當孩子小的時候,想學習畫畫、想學習雕塑。

他的父母會覺得學習這些東西就是壹些無用功,反倒還責罵自己的孩子,督促他趕緊去寫老師留下的語文作業和數學作業。

經常能聽到,壹些父母說自己的孩子非常叛逆。

而父母在抱怨孩子的同時,自身有沒有給到孩子同等程度上的尊重呢?我們不得而知。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被家長保護的太好了。

獨生子女的年代,壹個家裏就只有壹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真是恨不得放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掉了。

比如,壹些男孩子喜歡去打籃球,可是運動中受傷是難免的事情。

父母就像保護溫室裏的花朵壹樣,從此以後就不想再讓自己的孩子出去做這麽“危險”的運動了。

這種做法在潛移默化之中,就傷害了自己的孩子。

對孩子不斷進行“溫室保護”,可能有的時候也會變成壹種束縛。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應該接受壹些挫折,在挫折中不斷去成長。

陰涼地方的小樹永遠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真正成為棟梁之材的樹木,永遠都是那壹些歷經雨雪風霜迎著陽光的。

無畏不壹定代表著無知,難道何烈勝不知道帶著自己的孩子穿越新疆羅布泊是壹件危險的事情嗎?

難道不知道孩子在冰天雪地中裸跑很有可能會引起感冒,發高燒等癥狀嗎?

但是不經歷永遠就不會成長。

這世界上天生的成功者,那些所謂天才的人,不過是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就拿今年冬奧會上的世界冠軍谷愛淩來說,很多人都看見她年紀輕輕,意氣風發。

可是她在背後,經過了多少的努力,摔了多少的跤,甚至壹度摔出失憶,卻很少被人知曉。

只有走出溫室,不斷地挑戰自己,最終才有可能迎來成功。

但每壹個孩子都是獨壹無二的存在。

只要他願意,他可以做耀眼的啟明星,也可以成為浩瀚星海中的壹粒“塵埃”。

這個世界不全都需要站在頂尖上的人才,紅花壹樣需要綠葉。

但無論是成為頂尖的人才,還是成為蕓蕓眾生中普通的壹員,只要孩子能夠在他的家庭教育中感受到快樂。

那麽,父母的教育就是合格的。

希望每壹個孩子都可以擁有壹個 健康 快樂的童年,成為星河璀璨中最無法被復制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