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教學目的
(壹)基礎知識
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的目的、主要對象、主要戰場的重要戰役;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二)基本技能
通過制作和利用《北伐戰爭形勢圖》,概述北伐戰爭的進軍路線和主要對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讀圖識圖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材料,分析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辨析說明題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搶答和小組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應變能力;通過課前搜集資料、預習、復習總結和自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等。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產黨黨員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不惜為之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激發學生對中國***產黨的熱愛之情和愛國主義情感。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北伐戰爭是中國各革命階級積極參加,並由國***合作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對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國民黨的反動本質,增強愛國、愛黨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壹)教學重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二)教學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解決辦法: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利用歌曲、對聯、小組活動、自學、小組競賽、小組討論、動手動腦、多媒體、圖片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三、教學資源
(壹)多媒體設備(或投影儀)。(二)圖片:孫中山的頭像;被關押的***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民黨屠殺革命誌士;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三)自制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黃埔軍校校門對聯;《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關於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討論題和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及壹個判斷說明題;吳、孫、張三派軍閥實力表;關於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和七壹五反革命政變及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和北伐戰爭期間帝國主義破壞中國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戰爭期間工、農運動發展的相關材料;自制知識網絡圖。(四)磁帶:《國民革命軍軍歌》(也可制成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
四、學生活動設計
根據所學知識復習總結孫中山在“五四運動”前領導的重大鬥爭;自學國民黨壹大的有關內容;預習關於黃埔軍校的建立的內容,每組寫壹個有關報道;課前分組搜集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和***產黨員英勇鬥爭的事跡和國民黨右派及帝國主義破壞國民革命的資料等。
五、教學過程與方法
(壹)導入新課。
提示或建議:展示圖片:孫中山的頭像,然後請各小組根據課前復習總結搶答:孫中山在“五四運動”前領導的重大鬥爭。
教師總結:孫中山是我國歷史上壹位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五四運動”前,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後領導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但鬥爭都失敗了。“五四運動”和中國***產黨成立之後,他親眼目睹了人民群眾力量的不斷壯大,開始了他壹生中偉大的轉變,1924年他改組了國民黨,接受了中國***產黨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國***兩黨實現了第壹次合作,使中國革命進入了壹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即國民革命時期。在這壹時期,國***合作領導了北伐戰爭,把國民革命運動推向了高潮。導入新課(展示標題或板標題)。
(二)教授新課。
國***合作之後,在中***和蘇聯的幫助下孫中山創辦了我國第壹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官學校。
整個流程:
壹、黃埔軍校的建立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自制投影儀圖片):黃埔軍校;軍校校門對聯:上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然後,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和課本知識及以往所學知識分組討論:孫中山為什麽要建立黃埔軍校?這副對聯體現的辦學宗旨(目的)是什麽?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後,讓每組找壹個代表以記者的身份報道軍校建立的情況。
孫中山認識到在過去自己進行不懈革命的過程中,所依靠的對象只是會黨、新軍和各派軍閥等,始終沒有自己的革命軍隊,這是革命失敗的原因之壹,所以他希望通過黃埔軍校創立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對聯體現了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壹代軍人。
在當時,黃埔軍校的建立是我國的壹件重大事情,下面請每個小組派壹名代表根據課本知識和這副對聯及剛才的討論,以壹名記者的身份報道它建立的情況。(課前預習準備)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位於廣州黃埔島上,是由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校舍組成。1924年5月5日,第壹期學生開始入學,6月6日正式開學。軍校全稱“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2月改稱為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因校址在黃埔,故稱為“黃埔軍校”。這是我國第壹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學校。它為國民革命培養了大批的軍事人才,孫中山以軍校的學生為根本成立了國民革命軍,軍校的學生大多成為國民革命軍的各級領導幹部,在中國***產黨的推動下,1926年,他們在廣東革命政府的領導下,高唱著《國民革命軍軍歌》開始了北伐戰爭。
二、北伐勝利進軍
提示或建議: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北伐軍勝利進軍”這部分內容,並結合所給的資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歷史知識,回答問題。讓學生利用《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到臺前自己做小老師給大家講壹講北伐軍勝利進軍的過程。對表現好的、積極參與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當年國民革命軍就是唱著這首歌開赴北伐前線的,那麽,妳知道歌詞中的軍閥主要指哪些人嗎?國民革命軍為什麽要打倒他們呢?北伐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麽?其主要戰場在哪裏?哪壹位同學有勇氣來前面利用這幅圖給大家講壹講北伐軍勝利進軍的過程?
通過這個實例表和我們掌握的地理、歷史知識,可以知道吳、孫、張三派軍閥擁兵自重,控制著中國大部分富庶的地區;同時他們又是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中國封建統治的代表,他們對內鎮壓、混戰,對外賣國投降,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此成為國民革命軍討伐的主要對象。
剛才這幾位同學的表現非常出色,根據他們的講述,我們知道北伐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聲勢震動了全國。那麽,北伐軍為什麽能夠勝利進軍呢?請同學們根據給出的資料和本課知識,分組討論,看哪壹組分析得最全面。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北伐戰爭期間工、農運動發展的有關資料。對同學們的分析給予點評,好的給予肯定,其他的要給予鼓勵。(教師總結)。
壹般分析戰爭勝利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戰爭的正義性;(2)軍隊的作戰方針是否正確;(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戰情況;(4)是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壹位同學能根據各組分析的情況和這些方法來總結壹下?(教師要給予表揚)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原因,教師總結。
這位同學總結得很不錯,北伐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進軍是因為:(1)北伐戰爭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正義戰爭;(2)作戰方針正確;(3)國***兩黨齊心協力;(4)***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5)廣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奮戰和***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北伐戰爭期間,***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重要原因之壹,哪壹位同學能列舉幾個這方面的例子?妳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否仍在發揚?請妳舉出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提示或建議:對於學生可能提出的壹些不正確的觀點和事例,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分析,要教給學生看問題要看主流,不要以點概面,以免學生被個別黨員的違紀、違法行為蒙蔽,形成錯誤的思想和看法。
看來同學們對這個問題感觸很多,由於時間關系,余興未盡的同學,我們可以在課下繼續***同探討。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北伐戰爭把國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麽,國民革命的最終結果如何呢?針對這壹問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請同學們判斷哪壹種觀點是正確的?並說明理由。
小女孩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北伐戰爭雖然取得了巨大勝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軍閥,但是隨著國民黨右派蔣介石、王精衛等叛變革命,中國又出現了反***反人民的南京國民政府。舊軍閥被打垮了,又出現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新軍閥對內鎮壓,對外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因此,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國民革命最終失敗了。
那麽,國民革命為什麽會導致失敗呢?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四則材料分組討論,分析其原因。看哪壹組表現最棒。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四壹二政變;七壹五政變;北伐戰爭期間,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和帝國主義破壞革命的四則材料。學生回答後再由教師總結。展示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通過分析以上四則材料我們可以得出,國民革命之所以會導致失敗是因為:國際帝國主義聯合支持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極力破壞中國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國民黨右派不斷制造反***反人民的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嚴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國***產黨還處於幼年時期,缺乏鬥爭經驗。領導人陳獨秀又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導致在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時,不能組織有效的反抗。
在國民革命失敗的同時,蔣介石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這壹政府的具體情況如何呢?它的性質是什麽呢?這壹政府建立後,中國出現了哪三個對抗的政權?請同學們閱讀這壹部分內容後搶答,看誰反應最快。
三、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提示或建議:展示:幻燈片(或看課本第53頁圖片):《被關押的***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民黨在屠殺革命誌士》兩幅圖片。學生回答後再由教師總結。
1927年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政府,它成立後,使舊中國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張作霖的北洋軍閥政府。後來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合並,合並後的南京國民政府進行了北伐,少帥張學良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歸順了南京國民政府,使三個政權對立的局面結束。南京國民政府對內鎮壓,對外賣國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國***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推翻,結束了它在中國大陸22年的反動統治。
(三)課堂小結
歌謠是濃縮知識點的有趣的方法之壹,請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要靈活運用。下面是我用歌謠的形式對本課知識的小結,與同學們交流壹下。
孫中山開壹大,國***合作成壹家。蘇聯、中***幫助下,黃埔軍校建立啦。
兩黨攜手齊北伐,反帝反封保國家。齊北伐,打軍閥,吳、張、孫基本被打跨。
蔣、汪背信鬧分家,另起爐竈獨當家。對內鎮壓,又屠殺,內外勾結力量大。
中***年幼大權撒,國民革命失敗啦。
(四)探究園地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和今天所學的知識,課下分組討論,探究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和北伐戰爭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