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塘口鎮的風景名勝

塘口鎮的風景名勝

源遠流長的華僑文化賦予塘口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全鎮有各式碉樓600多座,數量之多為開平之冠,其建築風格獨特,融匯中西文化精髓,極具觀賞價值。著名景點有江門僑鄉新八景之壹的AAAA級景點中國華僑園林壹絕——立園和“開平碉樓與民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主要項目自力村碉樓群。

從2001年起,開平市政府每年都在塘口舉辦“中國開平碉樓文化旅遊節”,大大提升了塘口的旅遊形象,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自力村碉樓群

碉樓—它源於明朝後期,隨著華僑文化的發展而鼎盛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將歐美建築的精美浪漫與東方建築的簡約樸質完美結合,集防洪防匪居住與壹身,如衛士般散落在開平的各個村落,忠誠的守護僑眷,圓了華僑建家立業的宏圖,也見證了壹段心酸的歷史。它屹立的身姿,是遊子在異鄉遙不可及的鄉愁。  中國領土上帶有西洋特色的建築,多帶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開平碉樓,卻充分體現了華僑主動吸收外國先進文化的壹種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結合本身的審美情趣,傾註在碉樓的建設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審美觀,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態,不拘壹格。成就了建築歷史上獨特絕世的藝術文化。

被選入世遺的村落有四處:錦江裏、馬降龍、自立村和三門裏。

自力村位於廣東省開平塘口鎮,俗稱黃泥嶺,本有9條方姓的自然村,建國土改後期,三村合稱自力樹,取其自食其力之意。村內碉樓群以其建築精美,布局和諧,錯落有致,成為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代表。自力村內現有63戶人家,175人,但華僑、港澳問胞卻有248人,其主要分布於美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僑匯是這村的主要生活來源之壹。  自力村碉樓和居廬群建築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諧,錯落有致,四周良田萬頃,稻香陣陣,踏著田間小道,穿過綠樹修竹直入村內,頓生世外桃源之感。時光仿佛倒流到壹百多年前,該村現存碉樓和廬十五座,依建築年代先後為:龍勝樓(1917年)、養閑別墅(1919年)、球安居廬(1920年)、雲幻樓(1921年)、居安樓(1922年)、耀光別墅(1923年)、竹林樓(1924年)、振安樓(1924年)、銘石樓(1925年)、安廬(1926年)、逸農樓(1929年)、葉生居廬(1930 年)、官生居廬(1934年)、蘭生居廬(1935年)、湛廬(1948年)。

方氏燈樓

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千米。今由宅群、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於民國九年(1920年)***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來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為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為挑臺敞廊,第5層為西洋式穹窿頂的亭閣,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該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同時也成為周圍鄉村的景觀中心。方氏燈樓歷史上為古宅鄉的方氏民眾防備北面馬岡壹帶的土匪襲擊起到了積極的預警防衛作用。該樓現狀保持完好。

立園

立園--華僑園林中壹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集傳統園藝、江南水鄉特色於壹體,其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壹幟,足可與廣東四大名園媲美。位於廣東著名僑鄉開平塘口鎮北義鄉賡華村,是已故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創建於二十世紀初的花園別墅。建園歷時十載,全部工程於1936年告竣。該園以《紅樓夢》中描繪的大觀園為依托,對中國園林古典建築藝術兼收並蓄,並對歐美當時流行的別墅建築特色加以融會貫通,達到中西合璧之化境,從而擁有小觀園的美譽。

立園的意境是小橋、流水、人家,立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別墅區、大花園區、小花園區。三個區用人工河或圍墻分隔,又巧妙地用橋亭或通天回廊將三個區連成壹體,使人感到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亭臺樓榭,布局幽雅,獨具匠心,令人有巧奪天工之感。

立園既有中國園林的韻味,又吸收歐美建築的西洋情調,將其巧妙地糅合在壹起,在中國華僑私人建造的園林中堪稱壹流,也是中國目前發現較為完整的中西結合的名園。

立園正門,在別墅區靠南角,門邊(向南)就是立園運河。大門正中上方立園二字,柔中帶剛,瀟灑圓滑,是書法家吳道熔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書寫的。

從正門進內,沿運河回廊西行約100米,便進入別墅區。別墅區有別墅六幢,古式碉樓壹幢,其中以泮立、泮文兩幢別墅最為華麗壯觀,其樓頂按中國古代重檐式建築,蓋綠色琉璃瓦,巧妙地架空,成了實用的隔熱層。室內地面和樓梯皆鋪彩色意大利石,而今六十多年,仍然光彩照人,此乃能工巧匠登峰造極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室內墻壁裝飾著以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為題材的大型彩色壁畫、浮雕和大型塗金木雕;彩坭浮雕是劉備三顧草廬,塗金木雕為六國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構圖別出心裁。各層墻邊都裝置西式壁爐;所有窗戶裝上防蚊窗紗;天花下懸吊著古式燈飾;每層擺設著工藝精致的酸枝家具,顯得古樸幽雅貴重,古色古香。用水和衛生間的設施,如抽水機、浴盆、坐廁、水箱等均是從國外購置的。門口重門深鎖,使人倍感神秘──當時的家庭防盜設施,由此可見壹斑。  四樓是謝維立先生祖先神位的設置,不但構築工藝獨異,與眾不同,而且那神龕對聯題寫著:宗功偉德興民族,祖德豐隆護國家。由此可見園主那熱愛民族、熱愛國家的精神,確實令人可敬可佩!

別墅區的西邊是大花園,它的布局為南北向(即是坐北向南),主要以立園大牌坊,和本立道生大牌坊為軸心進行布局。

立園牌坊,南隔運河,遙對虎山,牌坊左右,有鐵制的20米高,直徑30公分的兩條圓形打虎鞭,向著虎山巍然矗立,象是要鎮住“老虎”的淫威,起著理順當時人們信仰風水的祈求,也襯托得牌坊更加肅穆壯麗。步入牌坊,可以看到兩邊對稱地各蹲壹只雕刻精細的花崗巖石獅,右雄左雌,顯示出雄踞鎮虎之氣概。沿著水泥路兩邊金魚池直達修身立本牌樓,牌樓後面是壹大片井字形花輔。牌樓東側有壹建築群,前面壹座是鋼盤水泥石米的羅馬建築,工藝別致,名曰鳥巢;稍後壹座是米黃色全部通花的水泥建築,工藝特異形如鳥籠,底部又建有金魚池,壹說為鳥籠,壹說為花藤亭。  大花園的西南角有壹座塔式別墅,名為毓培。別墅小巧玲瓏,建築工藝堪稱壹流。內有四層建築,是園主別出心裁構思的,有仿效中國古代的、日本寢式的、意大利藏式的、羅馬宮式的。每層地面精心選用圖案,巧妙地用四個紅心連在壹起,構成的圓形圖案獨具愛心,又用彩色的意大利石磨鑲在每個廳、房正中,據推測那是園主對四位夫人心心相印的情懷。這幢別墅是園主為紀念愛妾所建,可謂匠心獨運。

大花園地下,是用鋼筋水泥建築的地下室,有暗道內外相通。大花園四周是曲徑回廊,把整個花園建築連成壹體,置身其間,令人倍感自然舒適。

“小花園”位於“大花園”和別墅區之南,中間與運河相隔。別墅區與小花園之間建“虹橋”連接,橋上建晚香亭壹座,遊人入亭登樓觀賞園景,別有壹番情趣。小花園構圖別致,為川字形。園內以兀形運河分隔,東邊建“玩水”橋連接,橋上建“長春”亭;西邊建“觀瀾”橋連接,橋上建***樂亭。小花園主要由挹翠、長春、***樂三亭組成。而“挹翠”亭頂,塗繪幾幀古代八仙過海的人物灰雕壁畫,色彩鮮艷,人物活靈活現,頂部盤踞著壹條金龍,懸垂的燈盞,就像它吐出來的明珠,惟妙惟肖,令人贊不絕口。此三亭皆建造得具風格,精巧秀麗。

長春亭邊的五層小白塔,造工也很精美,玲瓏剔透,小而別致,惹人喜愛。據稱是鎮懾南方的丙丁祝融火神,以摒除煙火侵擾,保護園林平安。 別墅區有泮文、泮立等融匯中西建築風格的六幢別墅和碉樓壹座,其外部黃墻綠瓦,飛檐鬥拱,氣勢磅礴,別具中國殿堂古風;室內設計高雅舒適,古色古香,廳堂裝飾著屏風壁畫,紅木臺椅,水晶宮燈,花架書櫥,洋盆浴缸,西方壁爐,湘繡潮雕,鑿井引水,手搖供水。廳堂室間閑雅舒適、幽靜溫馨,頗有世外桃源之韻。大花園綠樹相映,鳥語花香,參天古木,回廊曲徑,使人心曠神怡。  概言之,整個立園不但在建築物構圖獨異,而種植花草樹木也構思獨特、新穎,適應時代潮流,有規劃地巧妙安排,遍栽各種名花異草、風景樹、材用樹、果木樹等,應有盡有,琳瑯滿目。而今古木參天,綠樹成蔭,翠挹園亭,繁花滿園,花香鳥語,置身園中心曠神怡,遊者流連忘返。遺憾的是抗日戰爭爆發,園主維立舉家赴美,故而立園原計劃的各項工程也只好停建,使人慨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