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五胡十六國”指的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它們與東晉同時存在,分別是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十六個國家。其範圍大致上涵蓋漢地中部、東部、西部,最遠可達漠北及西域。
二、時間順序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公元265年,司馬炎篡位建立晉朝,史稱“西晉”,西晉是大統壹王朝。
西晉後為東晉和五胡十六國,東晉在南方,十六國在北方。東晉、五胡十六國後為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朝朝代更替為宋、齊、梁、陳,北朝北魏,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後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擴展資料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有關歷史
五胡十六國時期代表北方(有時包括蜀地)在西晉滅亡到北魏統壹華北期間的時期,當時南方則為東晉時期。
“五胡”為匈奴、鮮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諸國的主要民族,但實際上建立者還有漢族(前涼、西涼等等)、高句麗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十六國”則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
此外,北方亦非僅十六國,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權中選出國祚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國。
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占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壹度統壹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很短暫。在這百年間,北方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
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漢地巴蜀建立成國(成漢)、在中原建立漢趙(後稱前趙)時起。在諸國混戰期間,前秦苻堅壹度統壹華北,但在南征東晉時,於淝水之戰慘敗。其後各族於關東及空虛的關中叛變,加上東晉北伐,前秦全面崩潰,北部再度混亂。
北魏立國後,經過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燾的經營,最後於439年統壹華北,進入南北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