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性能指標有:
1、頻率
CPU的頻率是指其工作頻率,分為主頻、外頻。主頻其實就是CPU內核工作時的時鐘頻率。CPU的主頻所表示的是CPU內數字脈沖信號振蕩的速度。外頻是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即CPU的基準頻率,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外頻速度越高,CPU就可以同時接受更多來自外圍設備的數據,從而使整個系統的速度進壹步提高。
2、CPU的緩存容量與性能
計算的緩存容量越大,那麽他的性能就越好。計算機在進行數據處理和運算時,會把讀出來的數據先存儲在壹旁,然後累計到壹定數量以後同時傳遞,這樣就能夠把不同設備之間處理速度的差別給解決了,這個就是緩存容量。在處理數據時,數據的臨時存放點,按道理,只要緩存容量越大,計算機的數據處理速度將會越大,則計算機運行速度將會越快。
3、CPU工作電壓
CPU的正常工作電壓的範圍比較寬,在計算機發展的初期,這時候CPU的核定電壓為5伏左右,後來CPU工藝、技術發展,CPU正常工作所需電壓相較以前而言越來越低,最低可達1.1V,如此低電壓下的環境,CPU也能正常運行。有些發燒友通過加強工作電壓,加強CPU的運轉效率,達到超頻的目的,極大的提升了CPU的運行效率,但這樣是壹種消耗CPU使用壽命的不可取的辦法。
4、CPU的總線方式
壹般來說,我們把CUP內部的總線結構分為三類:單線結構,由壹條總線連接內部所有的部件,結構簡單,性能低下。雙總線結構,連接各部件的總線有兩條,被叫做雙總線結構。多總線結構,連接CPU內各部件的總線有3條及以上,則構成多總線結構。
5、CPU制造
CPU的制造工藝最早是0.5um的,隨著制造水平的提高,後來人們大多用的是0.25um的。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CPU的制造工藝已經開始用納米衡量了。
6、超標量
超標量是指在壹個時鐘周期內CPU可以執行壹條以上的指令。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難想象的,只有Pentium級以上CPU才具有這種超標量結構;486以下的CPU屬於低標量結構,即在這類CPU內執行壹條指令至少需要壹個或壹個以上的時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