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春天,大雁整齊地排隊飛向北方去度夏;秋天,大雁又飛往南方過冬。它們列隊而飛,不是人字,就是壹字,古人稱之為"雁陣"。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贊美它們,例如陸遊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物的"萬裏人南去,三春雁北飛"。
②為什麽它們要按照這種所謂的"雁陣"隊形飛行呢?自然科學家密爾頓·奧爾森的研究告訴我們,大雁拍打翅膀的時候,會給在它身後飛行的同伴創造壹股上升氣流。通過排成人字隊形,整個鳥群的飛行速度比起這些鳥單獨飛行可以增加71%。"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壹旦減速,隊伍又由"人"字形換成"壹"字長蛇形。動物的本能,卻是有著深奧的力學原理。
③我國古代哲人講求天人合壹,人類和動物都是上蒼的恩寵,動物就是天人合壹中的"天"的壹部分。人類能夠進化,就是由於善於學習,在奇妙的自然界,人類隨處可以找到學習的榜樣,譬如大雁。
④不管什麽時候,只要壹只大雁飛到了隊伍之外,就會立刻感到單獨飛行的阻力,它會迅速回到隊伍中,借助前面同伴的飛行的上升助力,飛得更高,飛得更遠。毫無疑問,在與具有***同目標的同伴壹同工作或旅行時,同伴的數目帶來的是力量和安全感。
⑤處於"人"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務最為艱巨,它要承受最大的空氣阻力。因此領頭的大雁每隔幾分鐘就要輪換,以保證雁群可以長距離飛行而無需休息。當"頭雁"累了的時候,它就會輪換到兩翼部分,由其它大雁帶頭繼續飛行。在做艱苦的工作時,輪換有許多好處,像持續保持整體實力,像體諒他人,承認自己的不足……不管是工作安排上,還是在家庭生活裏,我們都應該學會輪換。
⑥雁陣尾部的兩個位置最為輕松,強壯的大雁讓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據這些省力的位置。飛在後面的大雁不斷鳴叫,鼓勵飛在前面的同伴保持速度。
⑦壹只大雁生病了,或是受傷,並因此掉隊,另外兩只大雁就會離開隊伍,陪伴並保護這只已經離群的大雁。它們將壹直陪伴著它,直到它能夠飛行,或者因為無力回天而死去。然後它們再次上路,若相遇其他雁群,它們會加入進去,獲得另外壹個集體的力量,直至追趕上自己的隊伍。關懷和幫助弱者,是壹個集體和社會的良心所在,在這壹點上,人類顯然需要深刻反思。至少大雁,絕不會將病入膏肓的同伴丟棄,只要它還活著。
⑧大雁的每壹次遷徙都要經過大約1-2個月的時間,途中歷盡千辛萬苦。但它們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從不失信。不管在何處繁殖,何處過冬,總是非常準時地隨著季節的來臨而遷徙。這是大雁,這是團隊,這是我們的榜樣和渴望
12.本文以說明為主,請概括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2分)
13.說明文恰當的引用古詩能幫助作者進行說明。第①段中引用的兩句古詩分別說明了什麽?(2分)
14.請解釋第③段畫線句子中"天"的含義。(3分)
15.在第④段中作者說"同伴的數目帶來的是力量和安全感", 仔細閱讀第②-④兩段,請簡要概括原因。(4分)
16.在第③段中作者認為大雁是人類學習的榜樣,閱讀全文,請思考,我們人類可以從大雁身上學習什麽?(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