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為妳疏導:
透視心靈深處→
異性之間不只產生愛情,更多的是友誼。異性之間不但可以存在友誼,而且異性之間是可以互補的,他們的不同傾向將相互補償,換言之,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好處是很多的。異性之間的純真友誼,是男女關系中比較特殊的壹種關系,這是壹種中性關系,需要男女雙方都要偏離原來的性別,找到壹個平衡點,這個點是純真友誼的核心。這有別於愛情,雖然異性的友情中也有許多***同點,包括:知趣、愛好、能力、理想、價值觀等;也可以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各有收益;更有了解對方、信任對方的眼光,甚至會在關鍵的時候依賴對方。但這種異性間的關系,沒有排他性,雙方都可有很多這樣的朋友,或者雙方的朋友也會因此相識,建立友誼。
從友誼的角度來說,真正的友誼是人們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關系,沒有性別,沒有距離,沒有高低之分。異性友誼更是壹種輕松的、寬廣的情感,異性友誼的建立,只是有著***同理想與興趣,***同的見解與理解。他們之間就像二條平行的鐵軌,他們永遠看得到對方,而又不會走到壹起,只會默默的為對方祝福。但也不可缺少相互批評,因為總批評妳的人,不壹定是壞人,總幫妳說話的人,不壹定就是好人。虛偽的友誼,會把純潔的友誼葬送。這就是真正的友誼,對於青少年來說,他們正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對任何的事情都是壹個初步的認識,所有的壹切都是美好的,這時候的友誼更容易形成,只要得以正確的把握和認識,異性青少年的友誼將會更加美好。
由於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急劇變化,從而使情緒易於波動,活動能力增強,人格獨立要求增加,同時產生願意與異性交往的想法,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而非是“戀愛”。學會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壹堂必修的“社會課”,期間需要逐步樹立良好的交往意識,培養健康的交往心理,但是更多的家長和青少年們會對這種情況不能持正確認識的態度,所以會擔心,小孩子壹旦和異性搭起了友誼的橋梁,難保那座橋不會變成“鵲橋”。所以有些家長就會在將與異性交往神秘化,把異性交往劃為禁區。不錯,青少年確實還不成熟,在與異性交往時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出現壹些問題。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與異性交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實踐中去摸索、去提高。事實上,壹個沒有學會與異性交往,沒有達成異質社交性的人很難說是壹個成熟的人。有些人可能會以為鼓勵或放任兩性互動就是意味著同意或支持青少年談戀愛,其實不然。基本上鼓勵青少年和異性交友是為了讓他們懂得如何和“人”交友,並且為將來談戀愛做準備。
青春期是青少年社會化的關鍵時期,異性友情不可或缺。此時的男孩、女孩,以其特有的性別磁場在對異性產生吸引力,或被異性磁場吸引。這不是他們自身意識到的,更不是他們刻意計劃的。按照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自然進程,壹個正常人從初中開始就需要學習建立異性友誼。與異性交往並非是“長大以後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與異性交往,很可能就會因為缺乏鍛煉而成為這方面的“困難戶”。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在對異性家長的態度、表情、言行上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這十分正常。但這個過程不可持續太久,需要盡快讓青少年的性別磁場指向從異性家長轉向同齡同輩的異性,這是青春期社會化的壹個特殊環節,可稱“第二斷乳期”或“心理斷乳期”。男女相互接近的渴望使他們樂於參加與異性在壹起的集體活動,喜歡結伴外出郊遊、唱歌、跳舞或參加體育活動等等,並對異性表示關心、體貼、樂於幫助異性同學以博得異性的好感。但是,少男少女畢竟還不懂得應當怎樣與異性相處,接觸和交往多半沒有專壹性和排他性。
解開心結→
異性交往是我們在社會中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內容。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觀念的變化,異性之間的友情會越來越頻繁出現在人們中間。青少年之間的異性交往不但可以,而且是正當的、必需的。它應是建立在純潔友誼的基礎上的,其目的是友情友愛,互幫互助,***同進步。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對異性交往問題是非常敏感而好奇的。沒有必要限制異性的正常交往,也沒有必要強制他們與異性交往。因為不同的人心理、生理的發展水平不壹致,人的社會化程度也有差別,只要在正常範圍,順其自然發展即可。如何正確交往,選擇什麽樣的異性朋友,便成為我們高中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技能。
這就要需要在對異性之間要有壹個交往度,就是說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必須把握好交往得當和適度。“得當”,即交往的方式方法要適合當前社會多數人的接受程度,不能像同性朋友那樣不分時間、地點、場合,舉止隨便,親密無間,因為男女有別;“適度”,即嚴格把握友誼的框架,使友誼的性質不超出友愛的範疇。這時就需要青少年以正確的心態來看待異性交往。那麽青少年應該怎麽做呢?
首先,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要“輕視異性”,這裏說“輕視異性”,不是指性別歧視,而是指不把男生當男生看,也不把女生當女生看,與他或她在壹起只是興趣愛好相同。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要註意消除異性間交往間的那種不自然感。心理上應該像對同性朋友那樣去與異性交往,因為友誼本來就是感情的自然發展,異性間自然交往的步履常能描繪出純潔友誼的軌跡,這已為無數的生活實踐所證明。能夠“輕視”異性,不把異性當回事,這是成熟的標誌,所以把它放在第壹條,因為它是人生邁向成熟的第壹步能夠不把異性當回事,這對於人們、尤其對於青少年來說,是困難的,唯其難,所以它才成為壹種成熟的象征。真正的做到這壹點就需要青少年端正自己的態度,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淡化對方性別的意識,思想無邪,交往時落落大方。
其次,要廣泛交往或稱為群體交往,避免過多的個別接觸。這也是壹個降低異性交往的“敏感度,對異性交往的壹種新的解釋。這個新的解釋的含義是:壹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與各種人進行社會交往,所以,所謂異性交往,是壹種“求異的交往”。與異性的交往只是學習的需要,或者是對***同話題的探討。
再次,有禮有節,即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註意把握分寸,不可過於親密,舉止要端莊穩重,言談文雅高潔。異性間交往過分拘謹固然令人生厭,但也不可過分隨便,諸如嬉笑打鬧,妳推我拉之類的舉止應力求避免。須知異性畢竟有別,有些話題只能在同性之間交談,有些玩笑不宜在異性面前亂開。對於青少年來說,這壹點有些難度,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許多的觀念不為現在的青少年所知,更多的人是對於那種“男女授受不親”的觀點不屑。但是最基礎的就是要做到不要在異性面前講兩性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