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責任的意義是: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思想、行為、及其產生的後果承擔責任。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的環境中移轉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的更好上面,妳我無法改變他人,也往往無法控制環境與結局,我們真正能夠掌控的,惟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作出選擇,不但有責任為自己作出最好的選擇,而且要為作出的選擇負責,有時人們自以為別無選擇,因此說出:“我不得不”,或“沒辦法”的話來,殊不知任何人永遠都有選擇的余地。永遠!即使決定選擇“不”,也算是壹種選擇。有了這樣的認識,並為選擇負起責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就將離妳不遠了。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選擇,害怕擔憂選擇會導致未知的後果,加上自己的懶惰恐懼,只願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個人責任的重點不是期盼他人改變或是改變他人,而是首先作出改變的選擇,改變自己,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別人,改變現狀。
實踐個人責任的原則是:決定停止抱怨,問壹個比較好的問題“我能做什麽改變現狀?”、“我還能做些什麽?”,如果不問自己能做什麽,制造什麽、完成什麽或建立什麽,就無法做、制造、完成或建立,道理就是這麽簡單。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有所收獲。采取行動也許有些風險,但“什麽都不做”才是最大的風險!即使行動中蘊藏風險,但“不行動”這項替代方案,卻幾乎永遠不可能成長妳最佳的選擇: 即使行動導致錯誤,卻也帶來了學習與成長,不行動則停滯與萎縮;行動的結果是解決,不行動充其量是維持現狀,並讓我們壹直活在過去;行動需要勇氣,不行動往往表示恐懼;行動建立信心,不行動助長懷疑。之前自己是壹個很被動的人,喜歡拖延不敢去冒險,對自己沒有把握的事,不敢去嘗試,做任何事都願意去等等或者什麽都不做,時間壹長,還是什麽都不會,沒有任何成長,付出很大的代價。
? 在長沙開分公司做電梯橫媒體廣告,不止壹次被銷售問到“我們什麽時候才能擁有更好的資源?”、“總部什麽時候能給我們壹些全國客戶支持?”、“什麽時候才能招到很牛的銷售?”等等這樣的問題,之前自己也很苦惱,花了太多的時間思考這些問題,看完《QBQ》明白:每個組織的制度都不可能完美,資源也有限,壹味將註意力放在不存在的事物上,只是徒然浪費時間與精力。如果想改變現況,反而應該努力在框架之內獲得成功。在資源有限,人員不是很理想情況下做出成績,才是提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時刻用領導的角度思考,妳就是領導。領導就是時刻在提煉自己的想法,以承擔個人責任為己任,不斷作出具有積極意義的選擇並付諸行動的人。《QBQ》的內涵是“個人責任”:別再有小媳婦心態,別在拖延、推諉或怪東怪西;相信我只能改變我自己;立刻就去執行!行動高於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