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萬億級車聯網市場的蛋糕,資本方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9月底的“2020汽車資本論壇”上,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大聲呼籲。
壹般情況下,壹個領域出現投資過熱,業內人士才會發出上述忠告。然而,近幾年車聯網的投資呈現遞減趨勢,論壇上資本方代表表現出異常克制和冷靜。在車聯網的春天裏,投資方為何躊躇不決?
智能車聯迎春天
近期,在汽車行業的多個論壇上,與會者聽到最多的是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不夠成熟,專家和有關部門呼籲註重網絡安全的聲音。但這恰恰從側面反映出智能網聯汽車的關註度極高,用評駕科技董事長李獻坤的話說:“車聯網的春天來了!”
當前,無論是企業還是地方政府,都非常關註車聯網領域的商業機會。“2020汽車資本論壇”上,李獻坤表示:“我是做實體企業的,2009年開始做車聯網。最近幾年,我感覺中國比國外跑得更快,可以看作是春天來了。什麽叫春天來了?壹方面,從實體企業層面看,大量的實體應用誕生了,從芯片到圍繞車、圍繞路的各種互聯的應用場景出現了。對於應用層面企業來說,未來兩年會誕生很多商業機會。另壹方面,地方政府對智能網聯項目非常關註,北京有亦莊、上海有林崗,全國很多城市都有了壹些小範圍的,三十多公裏或者五十多公裏的智能道路,或者幾十平方公裏的園區。”
總量上,行業內都稱車聯網是萬億級的市場。具體看,即便是關於新車的壹個小場景都可能帶來極大的投資回報。平安智慧企業副總經理兼COO?張君毅認為:“隨著車聯網發展日趨成熟,消費者在車上花的錢有可能比過去更多。今年北京車展,小鵬汽車推出了車價款分期購買,電池租賃計劃等政策。今後,除了零部件以外,連聲音都可以去賣,消費者想模仿哪款豪車聲音,需要更換哪種皮膚都可以,未來車聯網有無限的延展與可能,的確是非常誘人的市場。”
投資方為何躊躇不前?
照理說,正處在風口上的車聯網,應該出現王俠所說的“資本泡沫”,或者“瘋狂得讓投資人自己都會產生錯覺”才對。然而,機構統計的投資總量卻沒有顯著增加。
此前,《億歐汽車》統計分析稱:“2018年300家企業獲得資本加持。其中,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有48家,占16%;智能網聯領域的企業有33家,占11%。就2018年完成融資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來看,初期項目偏多,但較兩年前相比,數量上沒有太大變化,說明行業正逐漸趨於冷靜,投資人回歸理性。相比2016年‘百花齊放’的狀況,該領域在2018年顯得‘風平浪靜’,整個投資格局開始固化。”
“2020汽車資本論壇”上,異常冷靜的投資方,印證了《億歐汽車》分析結論的準確性。部分投資人之所以猶豫不決,壹個原因是車端自動駕駛前期投入太高。姚誌鵬分析稱:“由於車聯自動駕駛是基礎需求,所以我們對落地在車端項目的重視程度更高壹些。目前涉足該領域的既有創業型企業,也有成熟的科技企業。但未來僅僅是針對算力的研發投資,可能比某些熱門上市公司的市值都要高,壹般企業在研發方面很難有這樣大的投入,這些領域可能是巨頭的市場。在巨頭不願意涉足的細分領域或者少數環節,其他企業可以做,但投資回報率或許不占優勢。”
投資人猶豫不決的另壹個重要原因是,路側市場投資回報難以預料。姚誌鵬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的另外壹大塊市場在路側,市場空間同樣非常大,但這個市場充滿爭議。以修建智慧高速公路來說,基礎通訊器和通訊相關的設備需要非常大的投資,開支是天量數字,所以大家都希望修建智慧的路進行測試,但是誰來出這筆錢,是運營商出?還是找地方政府?而投資方之所以非常謹慎,原因是路側投資偏向固定資本開支,更多是科研性質的,這筆錢投出去回報很難預料,不像偏重技術領域,或者比較成熟領域的投資,能夠有確定的回報,甚至能夠計算出投資回報率。所以各地都只是小規模嘗試,表明投資人處在猶豫之中。”
目前車聯網領域能夠落地的項目更受投資人青睞。姚誌鵬分析稱:“二級市場的投資大家都關註比較偏成熟階段,針對車端很快產生回報的投資項目,或者在汽車電子化方面直接提供零部件的公司,更能吸引投資人出資。”
從趨勢看,汽車智能網聯化不可逆轉。從市場容量看,萬億市場異常誘人。但具體到真金白銀地出資,投資方異常謹慎。正如王俠所言:“大家做汽車還是做網聯,做平臺還是做產品,做硬件還是做軟件,做數據采集還是做算法,不僅要選擇好適合自己的角色,還要善於和別人配戲。”
配戲是可以,但誰來搭臺呢?
(圖片來源:互聯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