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 音 :bǐng ?
部 首 :丿 ?
筆 畫 :8
釋義:
〈名〉
1、(會意。從又,從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體象壹只手。本義:禾把,禾束)
2、同本義
秉,禾束也。——《說文》
彼有遺秉。——《詩·小雅·大田》
或取壹秉稈焉。——《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又如:秉穗(收稻時遺留在田中的禾把與禾實);秉握(壹握稻把。言數量少)
3、量詞。十六斛。
如:秉芻(十庾數量的草把)
4、通“柄”。權力,權柄
治國不失秉。——《管子·小匡》
國子實執齊秉。——《左傳·哀公十七年》
〈動〉
1、手拿著,手持(是壹只手從旁邊拿著小物)
秉,執也。——《爾雅》
武王載旆,有虔秉鉞。——《詩·商頌·長發》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白居易《觀刈麥》
又如:秉圭(持著玉圭);秉燭雲長(即雲長秉燭,指三國關雲長執燈夜讀的事);秉筆(執筆;握筆);秉燭達旦(指關雲長在護送兩位皇嫂途中,秉燭達旦事);秉節(持節。節,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保持節操,守節);秉牘(手執簡牘)
2、引申為主持,掌握
光秉政前後二十年。——《漢書·霍光傳》
***秉朝政。——《三國誌·呂布傳》
又如:秉公滅私(主持公道,滅除私念);秉正無私(主持正義,沒有私念);秉教伽持(佛教語。指執行佛法、施加佛力於眾生,以保護扶持之)
3、保持;堅持
民之秉彜。——《詩·大雅·丞民》
君子秉心。——《詩·小雅·小弁》
又如:秉彜(堅持道理);秉心(居心;用心;持心);秉誌(持誌)
4、通“稟”。承受 。
如:秉謝(稟受並回報);秉質(受於自然的資質)
組詞:
1、秉公
造句:皮萊說,在調查中做到秉公執法,給受害人洗清冤屈,會讓他們得到安慰,並將成為促進尼泊爾和平進程的重要壹步。
解釋:依照公認的道理或公平的標準:~辦理。
2、秉性
造句: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海絲特顯示了她那可貴的溫厚秉性:那是人類溫情的可靠源泉,對任何真正的需要都有求必應,哪怕需要再大,也絕不會枯竭。
解釋:性格;~純樸。
3、秉承
造句:自2003年執政以來,本屆米納斯吉納斯州政府壹直秉承著這樣的目標,即要將米納斯吉納斯州建成巴西最適宜人們居住的地區。
解釋:稟承承受;接受(旨意或指示)。
4、秉筆直書
造句:聯系到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的出籠,重溫中華書局不忘國恥、秉筆直書的精神,對今天的我們仍具有重要的啟示。
典故:寫史書根據事實記錄,不隱諱。
其他組詞還有:
秉文、秉威、秉統、秉穗、秉事、秉戎、秉權、秉轡、秉臬、秉陽、秉言、秉修、秉性、秉信、秉心、秉憲、秉握、夙秉、宿秉、特秉、秉國、秉圭、秉節、秉椒、秉鑒、秉機、秉鈞、秉戒、盈秉、趙秉鈞、秉鈞軸、秉鈞衡、熊秉坤、秉畀炎火、秉筆直書、秉筆太監、史魚秉直、壹秉至公、風中秉燭、當風秉燭、秉公辦理、秉燭夜遊、秉燭待旦、秉軸持鈞、秉正無私、秉政勞民、秉政當軸、秉要執本、秉鈞當軸、秉鈞持軸、秉文經武、秉文兼武、秉旄仗鉞、秉節持重、遵道秉義、秉笏披袍、秉公無私、秉公任直、秉公滅私、秉公辦事、壹秉大公、壹秉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