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文學名詞解釋:
指從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日軍進入租界止,存在於上海租界的文學。由於四面都是淪陷區,故稱"孤島"。
期間產生了大量出版刊物,反映了作家對抗戰時期戰鬥和生活的記錄。孤島文學成就最突出的是雜文和戲劇。
雜文以唐弢為代表,帶有強烈的"魯迅風";戲劇以《夜上海》為代表,反映現實、民族等主題。另外還有報告文學等流行文學樣式以及黃裳、柯靈等代表作家。
擴展資料:
孤島文學 主要文體:
孤島文學最有影響的,壹是雜文,孤島作家唐弢,柯靈,王任叔(巴人)等發表了很多緊密聯系現實,愛憎分明的雜文,《邊鼓集》《橫眉集》代表了當時的水平。王任叔和阿英關於雜文曾發生頗有影響的"魯迅風"的爭論,後出版雜文刊物《魯迅風》;
二是戲劇活動特別活躍,於伶的《夜上海》《長夜行》《花濺淚》等反映淪陷區人民生活和鬥爭的劇本,阿英的《碧血花》(明末遺恨)《海國英雄》等南明史劇,歌頌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李健吾的《王德明》(改編自莎士比亞的《麥克白》)等。
三是群眾報告性文學發展較快,成果主要反映在由梅益、林淡秋等主編的《上海壹日》裏。
孤島文學 代表作者:
1、唐弢
唐弢(1913年-1992年1月4日),原名唐端毅,1913年3月3日出生於浙江省鎮海縣(今寧波市江北區甬江街道畈裏塘村)。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魯迅研究家和文學史家,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所著雜文思想、藝術均深受魯迅影響,針砭時弊,議論激烈,有時也含抒情,意味雋永,社會性、知識性、文藝性兼顧。代表作品 《推背集》、《海天集》。
2、柯靈
柯靈(1909年2月15日—2000年6月19日),原名高季琳,筆名朱梵、宋約。原籍浙江省紹興市鬥門鎮,生於廣州,1932年6月參加革命。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第二屆民進中央理事,民進中央常委,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評論家。代表作品 《柯靈電影劇本選集》。
3、王任叔
王任叔(1901—1972),乳名朝倫,浙江省奉化縣大堰村人。1922年5月始發表散文、詩作、小說,由鄭振鐸介紹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10月任《四明日報》編輯,主編副刊《文學》。翌年任縣立初級中學教務主任,主編剡社月刊《新奉化》。
新中國成立後任新中國駐印度尼西亞首任大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終年七十壹歲。代表作品 《生活·思索與學習》、《橫眉集》、《邊鼓集》
搜狗百科-孤島文學
孤島文學名詞解釋
孤島文學:指抗戰時期上海租界的文學,存在時間是從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租界止。
這時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軍侵占的淪陷區,僅租界內是日軍勢力未到而英法等國控制的地方,故稱“孤島”。文藝工作者利用租界這壹特殊環境進行抗日文學活動,稱“孤島文學”。
孤島文學最有影響的,壹是雜文,孤島作家唐弢、柯靈、王任叔(巴人)等發表了很多緊密聯系現實、愛憎分明的雜文,王任叔和阿英關於雜文曾發生頗有影響的“魯迅風”的爭論,後出版雜文刊物《魯迅風》;二是戲劇活動特別活躍,於伶和《夜上海》《長夜行》等反映淪陷區人民生活和鬥爭的劇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國英雄》等南明史劇,歌頌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名詞解釋:”孤島文學”
孤島”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淪陷區包圍的上海租界。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壹部分文藝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環境,在日本侵略勢力的四面包圍中,堅持抗日文學活動,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侵入租界止,歷時四年零壹個月,稱之為“孤島文學”。孤島文學最有影響的,壹是雜文,孤島作家唐弢,柯靈,王任叔(巴人)等發表了很多緊密聯系現實,愛憎分明的雜文,《邊鼓集》《橫眉集》代表了當時的水平。
王任叔和阿英關於雜文曾發生頗有影響的“魯迅風”的爭論,後出版雜文刊物《魯迅風》; 二是戲劇活動特別活躍,於伶的《夜上海》《長夜行》《花濺淚》等反映淪陷區人民生活和鬥爭的劇本,阿英的《碧血花》(明末遺恨)《海國英雄》等南明史劇,歌頌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李健吾的《王德明》(改編自莎士比亞的《麥克白》)等。
三是群眾報告性文學發展較快,成果主要反映在由梅益、林淡秋等主編的《上海壹日》裏。 孤島文學是中國抗戰時期的重要文學組成部分。
什麽是信息孤島,IT黑洞,IT花瓶
所謂信息孤島是指,在壹個單位的各個部門之間由於種種原因造成部門與部門之間完全孤立,各種信息(如財務信息、各種計劃信息等)無法或者無法順暢地在部門與部門之間流動。這樣就會形成信息孤島。
舉壹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壹個生產型企業,銷售部門應該有自己的銷售計劃,車間則應該依據這個銷售計劃並結合庫房的存貨制訂自己的生產計劃,采購部門則應根據車間的生產計劃和庫房原材料的庫存制定自己的采購計劃。而在很多企業裏面這個流程是不順暢甚至是不通的,銷售部門制訂銷售計劃不考慮車間的生產能力,車間生產不考慮市場的消化能力,采購部門也不依據車間的計劃而自做主張盲目采購。最後造成庫房庫存大量積壓或者造成嚴重的斷貨事故。在這種情況下,這種企業裏面的各個部門就是壹個個孤立的信息孤島。
在壹個美好前景的吸引下,企業對管理軟件進行巨額投資,經過壹系列極其復雜的過程,壹段漫長的開發周期後,企業和軟件公司發現企業的需求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於是在真正的版本發布以前,管理軟件的項目質量已經失控並且陷於維護的泥潭,並最終導致項目的徹底失敗。在大部分管理軟件被企業否定的現實面前,已經有壹些管理軟件專家開始承認這壹事實,並形象地稱之為IT黑洞。
名詞解釋;信息
基本解釋
1.
[information]∶有目的地標記在通訊系統或計算機的輸入上面的信號…(如電話號碼的壹個數字)
2.
[message]∶音信消息
聽說智化求見,必是丈夫有了信息,連忙請進。——《三俠五義》
詳細解釋
1.
音信消息。
南唐 李中 《暮春懷故人》詩:“夢斷美人沈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 宋 陳亮 《梅花》詩:“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水滸傳》第四四回:“ 宋江 大喜,說道:‘只有賢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 巴金 《家》三壹:“二表哥的事情怎樣了?為什麽連信息也不給我壹個?”
2.
現代科學指事物發出的消息、指令、數據、符號等所包含的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壹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壹種普遍聯系的形式。
陳原 《社會語言學》4.1:“按物理學的觀念,信息只不過是被壹定方式排列起來的信號序列。在社會交際活動中,這個定義還不夠:信息還必須有壹定的意義,或者說信息必須是‘意義的載體’。”《科學畫報》1983年第1期:“整個地鐵的運行靠壹臺中心電子計算機控制,它賴以控制的信息,來自裝在車站以及車站之間線路上的高靈敏度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