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劇變,西方社會稱之為東歐1989年系列革命,是指1989年前後東歐壹些社會主義國家***產黨和工人黨在短時間內紛紛喪失政權,社會制度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的事件。
蘇聯解體,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聯盟的解體的事件。
在赫魯曉夫時期,蘇聯執行對華約的有限主權政策,開始深刻幹預東歐國家的內政。為此,還發動了捷克斯洛伐克戰爭,入侵匈牙利,羅馬尼亞事件等壹連串的軍事行動。用殘酷的戰爭,樹立自己的權威,踐踏東歐國家的主權。
因此,在東歐國家產生極大的逆反心理,尤其是波蘭等國還跟俄羅斯那是世仇,很難消弭,所以這種逆反心理隨時等待爆發。而在蘇聯強大的時候,那是敢怒不敢言,但是等到蘇聯也出現問題,戈爾巴喬夫沒能力管的時候,首先從世仇波蘭開始,直接以反蘇聯反蘇聯模式的示威遊行。最終推翻蘇聯支持的政府,因此其實本質上是對蘇聯威權的反抗。
擴展資料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區別:
壹、原因不同:
1、蘇聯解體
戈爾巴喬夫打著“改革”的旗號,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路線,包括倡導所謂“民主化”、“公開性”、多黨制、全盤私有化等方針,以及大搞歷史虛無主義,不僅是蘇聯亡黨和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也是蘇聯亡黨和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2、東歐劇變原因
東歐大多數國家經濟困難,黨和政府脫離群眾。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五十年代時都曾遭蘇聯強勢鎮壓反對勢力,且都在八十年代時陷入嚴重的經濟困難,政治局勢發生了激烈的動蕩,各執政黨領導人被迫放棄集權政治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會主義”作為其奮鬥目標,放松了對社會實施的高壓統治,實行政治多元化,減弱了對反對派的打壓,反對勢力大增,通過大選建立新政權。
二、時間不同:
東歐劇變時間是1989年3月9日~1992年4月27日。
蘇聯解體時間1991年12月25日。
三、國家範圍不同:
東歐劇變最先在波蘭人民***和國出現,後來擴展到德意誌民主***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和國等華沙條約組織國家。
蘇聯解體只有蘇聯壹個國家,在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 12月26日,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壹繼承國? 。原蘇聯在海外的壹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由俄羅斯接收。蘇聯解體分裂成15個國家: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摩爾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