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丹韻詞音的於丹觀點

丹韻詞音的於丹觀點

詩意流連是壹件生命層面的事情

在春節這8天裏,於丹選擇用壹種最直接的方式,喚醒我們對於意象的記憶,從千古明月、日暮晚鐘到春懷秋思、詩酒流連,以古詩詞中常見的詩歌意象為線索,闡述古典詩歌細膩的音律和辭賦鑒賞。

於丹說:“越是在壹個建功立業的時代變遷的大維度裏,越是需要壹個人發奮圖強,也越是需要在內心揚起壹種悠然的心靈力量。我們很多功業都屬於生活層面,而不屬於生命層面,詩意流連則恰好是壹件生命層面的事情。”

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典型、普及度也最高的文學類型,重溫古典詩詞,能夠與我們當下的精神情懷相對應,用古詩詞中的人生大境界和哲理感悟,撫慰當下人忙碌而浮躁的心靈,從而獲得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從容面對工作、學習和生活,成就自在大人生——這也正是於丹壹直追求的人生境界。

“2012,我的人生修煉,也將在重溫古典詩詞的過程中起步。”於丹對記者說。

讓每壹次心靈的

跳動都血脈賁張

被經濟鏈條全身束縛的這個時代,賞詩詞、奏歌賦的盛世情懷離我們似乎日趨遙遠,國人所***有的文化基因正逐漸退化,乃至無人問津。

於丹認為,詩詞修養對於個人而言,不是拿來混飯吃的文憑,不是點綴門面的裝飾,更不是風花雪月、茶余飯後的談資,而是壹種救贖生命本質的信仰。對於中國人來講,古典詩詞就是我們的文化基因,它蟄伏在我們的血液深處,從未遠離。於丹告訴記者,“這次之所以回歸媒體宣講古典詩詞,就是想使經典從高閣之上重新回歸人間,同時也是我本人自我修煉的過程。”

做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也許顛簸的生命歷程,刻錄承載著我們的不堪和沈重,本著壹顆僥幸的心理,將生命的小我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裏揣度,只會讓我們過得越發累贅和心緒不寧,我們丟掉的不僅僅是生活的輕盈和從容,這樣壹種面對憂思就失衡的心態,又如何去擔當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和大使命?

我們究竟要怎樣去修復、平衡生活中這些不盡如人意而又沈重不堪的地方呢?或許我們首先要確保自己內心的凈化,才能以健康而堅韌的信念帶給我們生命的從容不迫。

“過去我們覺得,壹個人活著需要忍辱負重,要拋棄廉價的美麗和輕盈,但現在我領悟到並要述說的是另壹種境界,叫做舉重若輕,‘重’依然不可或缺,‘重’是我們的生命責任,但可以輕盈待之。比如中國過去的那些文人,像蘇東坡或陶淵明,他們或兼濟天下或獨善其身,找到了那個時代能找到的最好的方式,建立起了壹個與不合理現實相對峙的世界,使生命獲得了充實與完美,活出生命的詩意,我想這才是生命的崇高與美麗的雙重境界吧。希望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能有壹種艱難、蹉跎、疾病、困頓、憂傷乃至連死亡都不能剝奪的樂觀。我是壹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於丹說。

正像於丹所說,找到真正熱愛詩歌的人,給浮躁而又功利的社會帶來壹絲涼意與反思,讓我們把這種詩意盡最大可能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中國人信任且懷抱詩歌,並壹同漫步在詩歌的意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