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中國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旅遊區是世界遺產嗎

中國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旅遊區是世界遺產嗎

不是,西漢墓群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永城古墓壁畫世界罕見,專家譽為:“敦煌前之敦煌”。

芒碭山西漢梁王陵墓群是目前中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漢墓群。芒碭山西漢梁王陵墓群斬山

作廓、穿石為藏,結構復雜,氣勢恢宏,宛如地下宮殿群。特別值得壹提的是,該西漢梁王陵墓群是在炸藥還沒有問世的西漢,完全由無數民工用錘子壹下壹下敲鑿出來的,其工程之浩繁、技藝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由墓內所出土的漢代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稱稀世之寶。

西漢梁王陵墓群現已發現漢墓大小18座,其中更以漢高祖劉邦之孫--梁孝王劉武及王後墓的規模最為宏大、最為著名。梁孝王王後墓縱深21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內各種生活設施壹應俱全:客廳、臥室、壁櫥、糧倉、冰窖、馬廄、兵器庫、廁所(最為人擊節稱奇的是其中有實物為證的、在中國最早使用的、雕刻精美的石制坐便器)。在梁孝王墓和王後墓之間有壹條地下通道,名曰"黃泉道",是梁孝王和王後死後靈魂幽會的通道,據稱後人所謂"命歸黃泉"或"黃泉路"之說即源於此。僖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作工精細、質地純正,歷經2000余年仍風韻猶存。柿園漢墓壁畫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為主題,四周襯托繚繞的雲氣和綬帶,畫藝精絕,氣勢磅礴,被稱為"敦煌前的敦煌",其中所出土的容貌秀美、栩栩如生的斷臂仕女傭更被稱之為"中國的維納斯"。

重點保護

梁孝王墓

芒碭山西漢梁王陵墓群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乃至世界罕見的大型石室陵墓群。

"四神雲氣圖"壁畫發現在河南省芒碭山西漢早期(公元前2世紀)梁國王陵區柿圓墓。柿圓墓所在山頭位於保安山東南部的余坡,山頂表面平坦,荊棘叢生,表面以下是很薄的頁巖,兩米以下頁巖與石灰巖相間,五米以下頁巖逐漸消失,全部為石灰巖。

在眾多的壁畫遺存中,墓室壁畫很少,西漢早期的更少。因而,該壁畫即成為我國時代最早,墓葬級別最高的墓葬壁畫珍品。然而,歷經十年,壁畫的破壞逐漸顯現,日趨嚴重。表面繪彩層起翹脫落,顏料退色,局部有網格紋顯現。地仗層有龜裂分層現象。畫面有通透性開裂。壁畫固定件有松脫現象。壁畫表面顯現後背木龍骨變形前頂的痕跡。壁畫整體彎曲變形嚴重。交接處產生裂縫。畫面在局部產生翹曲開裂。

梁孝王墓,史書上多有記載。《史記·梁孝王世家》索隱《述征記》:“碭有梁孝王之冢”。《水經註·獲水》引應邵曰:“縣有碭山,山在東,出文石,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也……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斬山為廓,穿石為藏。”清光緒編《永城縣誌·古跡》中記載:“孝王洞在保安山之東麓,其中有十字街,飲馬池。”《太平寰宇記》載:“梁孝王墓在縣(北)五十裏,高四丈,周回壹裏,碭山南嶺山。”梁孝王墓被發現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末年,曹操“引兵人碭,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致使“金盡梁王石室空”。

地理

梁孝王墓

該墓坐西面東,開鑿於距山頂20米處。從墓道口至西回廊西壁全長96.45米,南北最寬處(回廊北耳室

北壁至回廊南耳室南壁)32.4米,最高處3米,總面積約612平方米,總容積約 1367立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 10余間測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統組成。

墓道呈東西向,由斜坡墓道和平底墓道兩部分組成。斜坡墓道全長32.2米,上口寬2.59米,底寬2.78米,平底墓道的西端深入山體部分是封閉式墓道,兩側石墻之上用底端為燕尾槽的石板扣合成兩面坡式,兩坡的頂端用上寬下窄的梯形石板扣壓。這種扣合方法減輕了頂部壓力,極其堅固,至今保存完好。墓道近墓門處南北各開鑿壹個耳室,南耳室東西最長處5.1米,南北最寬處4.9米,內高2.4米。北耳室東西長5.3米,南北最寬處4.46米,內高2.22米,這兩個應是車馬室、過墓門是東西長23.4米,寬2.4米,高2.3米,東高西底的雨道,是從墓道通向主室的通道,由門道、斜坡甬道、平底甬道三部分組成。在斜坡甬道的西端南北兩側各開鑿壹個耳室。北耳室南北最長處12.88米,東西最寬處9.9米,高 2-2.18米,總容積約 233立方米。南耳室東西 4.56米,南北寬處4.6米,內高2.1米,為藏兵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