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分別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道君。
盤古遵鴻鈞法旨,以盤古幡劈開混沌,以太極圖定地火風水,分清濁乾坤,開辟洪荒世界,演變六道輪回,生生不息。盤古無力支撐開天地力量而薨,元神分化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道君)開天辟地。
元始持盤古幡破混沌,分天開地;老子頂天地玄黃玲瓏塔,持太極圖定地水火風,使得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演化萬物;通天無法,只得最後演日月星辰,分山川河理。
道教的產生、形成和發展
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東漢後期黃老道形成實體,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相繼成立。後經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改造發展,道教的經典教義、修持方術、科戒儀範漸趨完備,新興道派滋生繁衍,並得到統治者的承認,演變為成熟的正統宗教。
隋唐至北宋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尊崇,道教極為興盛,社會影響極大,道教的哲學、養生術、符咒法、科儀規章也更為完善。晚唐北宋以後,道教內部出現壹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儒釋道三教合壹思想的出現及以修持內丹術為主的金丹道派開始興起。
到了南宋金元時期,道教發生變革。在華北出現了全真道、太壹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現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凈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在教義和道法上也有革新。宣傳三教合壹,註重內丹修煉,是這壹時期道教的主要特點。
明清兩代,隨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晚期,道教發展陷入停滯僵化。近代中國道教承明清余緒,除個別時期,壹直處於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