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國鄉村旅遊年。鄉村旅遊作為壹個新興的旅遊產品,發展迅猛,形勢喜人,這已引起了各級政府和業界的高度重視。鄉村旅遊前景廣闊,魅力無限,已經成為壹些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極大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這裏就如何抓好我地的鄉村旅遊工作,筆者提出幾點個人觀點供同仁商榷。
鄉村旅遊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壹是增加經濟收入,創造就業機會。開展鄉村旅遊最直接也是最顯著的效益,就是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創造了就業機會,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據筆者了解鄰水城北羅解村、黎家洪湖邊有10多戶人家辦起了社會餐旅館和農家樂,以前靠種地艱難維持生計的農民,如今都過上了較為富裕的生活。過去沒人註意的土產、山貨、農家飯等身價倍增,成為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收入來源。
二是帶動周邊經濟,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鄉村旅遊不僅為周邊地區剩余勞動力創造了就業崗位。而且為周邊地區的農副產品提供了壹個大市場。旅遊接待對食品飲料、農副產品、土產山貨等的需求量大,使鄉村旅遊與周邊地區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延長了產品鏈,擴大了產業面,形成了產業群,促進了周邊地區經濟的多元發展。
三是促進結構調整,推動農業轉型。鄉村旅遊作為傳統農業的後續產業,有助於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可形成旅遊業帶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服務第壹、第二產業的良性結構。鄉村旅遊大多是以果園、花卉、種養殖業為依托,以觀光、民俗風情、民間節慶為載體。壹方面促進農產品加工,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另壹方面農產品的就地消化和銷售,帶動了農民的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再則,有利於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是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觀念更新。隨著鄉村農業的興起,各方遊客的湧入,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了經濟效益,而且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從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經營管理方法直到生活習俗,從而促進了鄉村與城市的交流。
發展鄉村旅遊的兩點構想
(壹)以萬畝臍橙園、萬畝麻竹園為龍頭,發展城郊休閑果園遊
鄰水縣觀音橋鎮萬畝臍橙園和城南鎮萬畝麻竹園,經過近年來的培植和發展,已具備了壹定的旅遊功能。應當借鄉村旅遊和新農村建設這個東風,集合果樹、麻竹的生產、銷售發展遊客參與性強的采摘型休閑果園。引導農民發展以麻竹筍、臍橙為特色的農家風味食品系列。結合鄉村旅遊度假、果園體驗,加上淳樸的民風,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味和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逐步把休閑果園建成普通市民周末、黃金周,短期度假的理想場所。並適時開展果園租賃、果樹認養等活動,多渠道、多形式發展果園休閑遊。
(二)以城區周邊農家樂為主題,發展鄉村體驗遊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縣城城市建設的日益擴大,城區常住人口猛增,人們的消費水平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市民趨向於遠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到鄉村體驗農家生活已成為時尚。目前,城南、鼎屏、城北三鎮有26家農家樂在長期經營。有關部門和鄉鎮要進壹步規範農家樂的從業行為,引導農戶開展以農舍、農事、農活為主的農家生活體驗遊。
發展鄉村遊要註意的幾個問題
(壹)搞好規劃,循序漸進
發展鄉村旅遊是壹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鄰水縣鄉村遊才剛剛起步,不可能壹蹴而就,要從遠處著眼,從近處著手,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好鄉村旅遊的總體規劃。壹是要加強資源組合的綜合評價。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開發利用的可行性、客源市場、投資規模進行認真分析,確定開發程度和建設進度;二是要抓好主題形象定位,既要考慮我們的資源特點和區位優勢,又要考慮市場發展的態勢,還要考慮與周邊區市縣的競爭狀況,使其規範發展,走上健康、高效的道路。堅決禁止無序發展、私占亂建。統壹規劃的過程中,對農民有要求但不強求,有目標但不搞達標。
(二)保護資源,永續利用
壹是要保護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就是要吸引城市居民走出樓房峽谷、水泥森林,回歸自然,返樸歸真。要教育規劃範圍內的村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天藍水碧、空氣清新的天然氧吧,才能吸引都市遊客紛至沓來。禁止在規劃區內開山采石和發展有汙染環境的工業企業。
二是要保護文物古跡。鄉村旅遊規劃區內的古建築和旅遊景觀,許多是不能再生的,也是無法復制的。損毀容易,恢復難。規劃區內禁止農民修建與原有建築不協調的建築物。
三是要保護傳統文化。民俗、民風、民間節慶活動是鄉村旅遊最大看點和賣點,失去了民俗風情就失去了市場。不能片面地認為民間歌舞、遊戲、民間技藝、婚喪嫁娶是下裏巴人的民俗文化,正是因為它具有類別的獨特性,內涵的豐富性,反映的真實性才深深地吸引了都市遊客。
(三)更新觀念,促進發展
發展鄉村遊的地區多數位於山區和貧困地區,農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為了維持生計,砍柴出賣、燒山積肥,圍水養魚,造成植被和水質破壞嚴重。要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打破封閉狀態,增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交流,使村民更新觀念,激發新的追求。
(四)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發展鄉村旅遊需要改造、改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和環境,無疑需要大量的資金,僅僅靠政府的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靠農民自發的投資也是不行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農民參與的作用。壹方面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發揮政府財政投入的主導和指導作用;另壹方面,要發揮市場的基礎性配置作用,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為主、社會參與的發展模式,最大化地提高政府的投資效率,實現鄉村旅遊的經濟、社會和效益的有機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