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果糖是壹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
低聚果糖又稱果寡糖或蔗糖三糖族低聚糖。低聚果糖通常食用的很多水果、蔬菜中均存在。蔗糖分子以β-(1→2)糖苷鍵與1-3個果糖分子結合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屬於果糖和葡萄糖構成的直鏈雜低聚糖。分子式為G-F- Fn(n=1,2,3,G為葡萄糖,F為果糖)。?
它是以蔗糖為原料,通過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果糖基轉移酶轉化、精制而成。天然存在的和酶法生產的低聚果糖幾乎都是直鏈狀。低聚果糖作為壹種非還原性糖,其黏度、水分活度、保濕性和酸性條件下的熱穩定性以及可加工性,均與蔗糖相似。
專家壹致指出低聚果糖的難消化性和對雙歧桿菌的滋養作用,主要是由於小分子量的果糖低聚物承擔的,因此蔗果三糖含量越高,則低聚果糖增殖雙歧桿菌的保健功效越高,在酸性和加熱的條件下的穩定性也就越高。
低聚果糖的生產工藝
低聚果糖主要有兩大類生產工藝,壹種是以蔗糖為原料,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的β-果糖基轉移酶或β-呋喃果糖苷酶轉化而成;另壹種是以菊粉為原料,采用酶水解生成。
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主流生產方法是第壹種方法,以蔗糖為原料,利用黑曲黴、鐮刀黴、日本曲黴等菌種分泌的β-呋喃果糖苷酶和盧-果糖基轉移酶進行酶反應,依次經過濾、凈化、精制和濃縮而得到成品。
工業生產上壹般采用黑曲黴等產生的果糖轉移酶作用於高濃度(50%-60%)的蔗糖溶液,經過壹系列的酶轉移作用而獲得低聚果糖產品。低聚果糖的生產工藝,已從第壹代的液態發酵技術、第二代的固定化細胞催化技術,發展到第三代固定化酶催化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