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壹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七絕。全詩四句二十八字,以每兩句為壹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壹幅寂寥、冷清、沈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
原文如下: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如下: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擴展資料:
此詩是詩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詩題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見是寄友人杜元穎的。原詩詩題下註雲:“時會琴客”,說明佳節良友相聚,並非獨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兩句采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壹群人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之人遙望家鄉親人。
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這兩句。前兩句寫景,不帶壹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了望月者的範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淒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百度百科——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