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
奧運冠軍
斯坦福學霸
精通多項運動
姣好容顏
……
壹時間她似乎成為了“完美”的代言人。更有網友調侃:上帝到底給她關了哪扇窗?
面對潮水般的贊許,谷愛淩很冷靜,她說:“我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麽完美,和很多普通少女壹樣,我也有很多缺點,我只是在成長中盡量做好自己而已。”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完美無缺的人。
無足赤,人無完人!那些成功的人,也是壹邊悅納自己,壹邊努力改進完善自己!
當妳快樂的接受了自己,妳會發現自己的心胸更加舒展開闊,也更容易接受他人。
01 真實比完美更動人
妳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因為害怕出醜,在人多的場合,不敢發表意見,害怕發言,希望自己是壹個小透明;或是因為壹次不完美的表現而深深自責,無法走出。
但接下來要講的心理學實驗可能會打破妳的認知。心理學家 阿倫森 做過壹個實驗:他找了48名被試,讓他們看四段錄像並評價錄像中的人物。
四段錄像情節類似 , 都是接受主持人采訪的畫面。
第壹段錄像中,受訪者是個 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 ,接受采訪時,亮點頻出,談吐不俗,自信又不失幽默,整個過程表現得非常精彩。
第二段錄像中,受訪者同樣是個 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 不過他略顯緊張、羞澀,采訪過程中不小心把桌上的 咖啡杯碰翻 了。
第三段錄像中,受訪者是個 平凡的普通人 ,整場發言沒有錯誤但也沒有什麽亮點。
第四段錄像中,受訪者同樣是個 普通人 ,但整個采訪過程非常緊張,還把咖啡杯弄倒了。
實驗結果發現,最受人喜愛的不是表現得完美的第壹段錄像中的人,而是第二段中優秀但卻犯了點小錯誤的人。
這就是心理學著名的出醜效應 :指才幹平庸者不會受人喜歡,但毫無缺點的人,也不壹定討人喜愛。最討人喜愛的人是優秀卻帶有小缺陷的人。
壹個事事看起來完美的人,會讓人感覺不到他真實的壹面。但是當他們有些“小缺點”的時候,讓人感覺更真實,會覺得原來他和我壹樣也會有不懂的時候,距離感自然就拉近了。
所以,不用刻意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在努力的道路上保持自己的真性情反而更能讓自己獲得認可和欣賞。
02 完美是偽命題,悅納自我才是解鎖密碼!
完美只存在於理想世界中,就像物理實驗條件設置再精細,也無法避免結果零誤差。人也壹樣,這世上本就無完美的人。那麽何不學著悅納不完美的自己呢?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對於優點我們保持,對於缺點,我們要做的不是壹味的抵制它,而是要和它和諧相處。慢慢的去改進它,不斷歷練,成為更好的自己。不要讓“完美”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電影《叫我第壹名》的主人公 布萊德 是壹名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病癥的患者,這類患者會不受控制地發出怪叫聲。
為此,布萊德常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學校也不願意收他這樣的學生。這讓 布蘭德 非常的難過和自卑。後來在母親的努力下,終於為布萊德找到了壹家願意收留他的學校。
布萊德長大後想當壹名人民教師,可因為他的怪病,各個學校都拒絕了他。這讓布萊德非常的崩潰。但他並沒有放棄當人民教師的夢想,在經歷了幾番波折後終於有壹家小學願意試用他壹年。
布萊德在面對他的第壹批學生時,他真心地向學生們坦白自己的癥狀,在這之前他壹直擔心學生們會因為這個而歧視他,可恰恰相反,學生們非常樂意與布萊德相處,這讓他收獲了意外的驚喜。
布萊德在後來的頒獎典禮上講到:“去適應我的 妥瑞氏癥 讓我學到全世界最寶貴的教訓,就是千萬別讓任何事,阻止妳去追逐夢想,阻止妳工作或玩耍,或是談戀愛。”
任何時候都要記得悅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多肯定自己。
林語堂說過:“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就如斷臂的維納斯為什麽會被人們所喜愛?因為它很好的體現了壹種殘缺的美,打斷雙臂的錯誤,反而給人們留下了無限創造和想象的空間。
正因為不完美,壹切才變得更加動人真實;也正因為不完美,生活才變得更珍貴,更值得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