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啥意思?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啥意思?

意思是: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

出自:宋代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原文: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譯文: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裏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麽怨恨吧,可又為什麽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壹起,即使相隔千裏也能壹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壹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壹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2、賞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於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壹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並論,視為壹體,求得安慰。

結尾“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復雜的變化。

表達了作者對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於哲理,又飽含感情。?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恒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壹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

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沈,在皓月當空 、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 ,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百度百科-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