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2013年司法考試卷壹三國法不定項選擇部分真題及答案

2013年司法考試卷壹三國法不定項選擇部分真題及答案

97.甲國公民庫克被甲國刑事追訴,現在中國居留,甲國向中國請求引渡庫克,中國和甲國間無引渡條約。關於引渡事項,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甲國引渡請求所指的行為依照中國法律和甲國法律均構成犯罪,是中國準予引渡的條件之壹

 B.由於庫克健康原因,根據人道主義原則不宜引渡,中國可以拒絕引渡

 C.根據中國法律,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純屬軍事犯罪的,中國應當拒絕引渡

 D.根據甲國法律,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純屬軍事犯罪的,中國應當拒絕引渡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核引渡。

 選項A正確。《引渡法》第7條第1款第(壹)項規定,外國向中華人民***和國提出的引渡請求的條件之壹是:引渡請求所指的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和國法律和請求國法律均構成犯罪。

 選項B正確。《引渡法》第9條第(二)項規定,由於被請求引渡人的年齡、健康等原因,根據人道主義原則不宜引渡的,中國可以拒絕引渡。

 選項C、D正確。《引渡法》第8條第(五)項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或者請求國法律,引渡請求所指的犯罪純屬軍事犯罪的,中國影帝拒絕引渡。

 98.在涉外民事關系中,依《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和司法解釋,關於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A.當事人選擇的法律應與所爭議的民事關系有實際聯系

 B.當事人僅可在具有合同性質的涉外民事關系中選擇法律

 C.在壹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有權協議選擇或變更選擇適用的法律

 D.各方當事人援引相同國家的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適用異議的,法院可以認定當事人已經就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作出了選擇

 答案CD

 解析本題考核涉外民事關系中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

 選項A錯誤。《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3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可以明示選擇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據此可知,當事人選擇的法律並不要求必須與所爭議的民事關系有實際聯系。

 選項B錯誤。除了合同領域,當事人還可以在其他領域的涉外民事關系中選擇法律。例如不當得利、無因管理、婚姻家庭等,適用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的法律。

 選項C正確。《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幹問題的解釋(壹)》第8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在壹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協議選擇或者變更選擇適用的法律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選項D正確。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幹問題的解釋(壹)》第8條第2款規定,各方當事人援引相同國家的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適用異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當事人已經就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做出了選擇。

 99.甲公司從國外進口壹批貨物,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於貨物檢驗和交貨不符合同約定的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公司有權依自己習慣的時間安排貨物的檢驗

 B.如甲公司須再發運貨物,沒有合理機會在貨到後加以檢驗,而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知道再發運的安排,則檢驗可推遲到貨物到達新目的地後進行

 C.甲公司在任何時間發現貨物不符合同均可要求賣方賠償

 D.貨物不符合同情形在風險轉移時已經存在,在風險轉移後才顯現的,賣方應當承擔責任

 答案BD

 解析本題考核《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於貨物的檢驗及風險轉移的規定。

 選項A錯誤。《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8條第(1)項規定,買方必須在按情況實際可行的最短時間內檢驗貨物或由他人檢驗貨物。

 選項B正確。《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8條第(3)項規定,如果貨物在運輸途中改運或買方須再發運貨物,沒有合理機會加以檢驗,而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這種改運或再發運的可能性,檢驗可推遲到貨物到達新目的地後進行。

 選項C錯誤。《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9條規定,(1)買方對貨物不符合同,必須在發現或理應發現不符情形後壹段合理時間內通知賣方,說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質、否則就喪失聲稱貨物不符合同的權利。(2)無論如何,如果買方不在實際收到貨物之日起兩年內將貨物不符合同情形通知賣方,他就喪失聲稱貨物不符合同的權利,除非這壹時限與合同規定的保證期限不符。

 選項D正確。《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6條第(1)項規定,賣方應按照合同和本公約的規定,對風險移轉到買方時所存在的任何不符合同情形,負有責任,即使這種不符合同情形在該時間後方始明顯。

 100.中國甲公司從某國乙公司進口壹批貨物,委托中國丙銀行出具壹份不可撤銷信用證。乙公司發貨後持單據向丙銀行指定的丁銀行請求付款,銀行審單時發現單據上記載內容和信用證不完全壹致。乙公司稱甲公司接受此不符點,丙銀行經與甲公司溝通,證實了該說法,即指示丁銀行付款。後甲公司得知乙公司所發貨物無價值,遂向有管轄權的中國法院申請中止支付信用證項下的款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公司已接受不符點,丙銀行必須承擔付款責任

 B.乙公司行為構成信用證欺詐

 C.即使丁銀行已付款,法院仍應裁定丙銀行中止支付

 D.丙銀行發現單證存在不符點,有義務聯系甲公司征詢是否接受不符點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信用證欺詐。

 選項A、D錯誤。《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的若幹規定》第7條第2、3款規定,開證行發現信用證項下存在不符點後,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聯系開證申請人接受不符點。開證申請人決定是否接受不符點,並不影響開證行最終決定是否接受不符點。開證行和開證申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開證行向受益人明確表示接受不符點的,應當承擔付款責任。據此可知,不符點的接受之最終決定權在於開證行丙銀行,而不在於甲公司。另外,丙銀行發現信用證項下存在不符點後,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聯系開證申請人接受不符點。此屬於開證行的權利,而非義務。

 選項B正確。《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的若幹規定》第8條第(二)項規定,受益人惡意不交付貨物或者交付的貨物無價值的,應當認定存在信用證欺詐。本案中,乙公司所發貨物無價值,構成信用證欺詐。

 選項C錯誤。《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的若幹規定》第10條第(壹)項規定,開證行的指定人、授權人已按照開證行的指令善意地進行了付款的,法院不能再裁定中止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