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三國演義中是個悲劇人物,壹生之中保了三個主子,只有劉備對他稍微好點,但是有諸葛亮在,他空有壹身的好武藝,沒人信任他,出好主意及有建設性方面的意見,而諸葛亮卻不采納,直到死後也不放過魏延,從魏延進帳那天諸葛亮就沒把他放在眼力,也不重用他。也說明諸葛亮的小心眼。。。。。。
當時魏延在南谷口並守住了要道,決定攻擊楊儀(當時蜀漢的重臣),而楊儀命令王平阻擊,其實王平哪是魏延的對手,王平說道:丞相剛死,妳怎麽好不聽他的遺命呢,妳是不是想造反。而魏延知道自己理虧,將士們也覺得是這樣,就不再願意跟著他,大軍就這麽散了,只剩下他兒子幾個,壹起逃命,來到漢中,隨後楊儀派馬岱追趕,其砍下魏延頭顱,送至楊儀那,而且踐踏魏延之頭顱,說道:“看妳怎麽反叛”。之後就滅三族,可謂死的太不值,太沒面子了。。。。。。
那再猜測壹下,如果魏延不死將會是怎麽樣的壹個結局。大家都知道魏延的實力,驍勇善戰,不所不敵。倘若諸葛亮不顧及此人後腦反骨,還重用他,聽他的壹些軍事策略,而且魏延也不會留下:誰敢殺我這樣的話語。我們現在也都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難道諸葛亮會不知道。既然妳用了他,就得相信他,給他有發展的余地,要不妳就放他走。我想諸葛亮也不會放他走,很大原因就是魏延有實力,武藝高超覺對是認可的。到最後,有誰能夠打的過他,也沒人不敢跟他打,但是死在馬岱手上就因為他孤傲,不把人放在眼裏。如果他不是那麽輕易的反叛,我想蜀漢壹定會統壹,自己也不會落的如此下場。。。。。。
魏延其實跟關、張、趙、馬、黃平列的大將,就是被排除在外(要我把馬超排除)。魏延對蜀漢還是很忠心的,如果諸葛亮不那麽小心眼,那麽他的積極性,創造性被激發了,那三國的歷史有可能會被改寫。自從劉備在白帝兵敗身亡後,魏延就成了軍中的壹桿旗幟,成了軍中的頭號大將,那時的魏延武藝可以算得上是做高的了,諸葛亮應當改變他的看法,重用魏延,然而還是壹貫的壓制他,他的才能得不到發揮。在壹出祁山時,魏延的建議在現在看來那是很絕妙的,他建議抄近路出斜谷,直取長安,但沒有得到諸葛亮的采納,還把他給訓斥了壹翻,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提出什麽建議。在打仗時,如果遇到硬仗,危險的仗,諸葛亮總是讓魏延出馬;而遇到可以得功勞,卻只把他當輔軍的角色。魏延的自尊心受到了太大的打擊了,即使是這樣魏延還是沒有反叛。而後來的反叛與其說是被諸葛亮逼反的,壓抑的心情可想而知。諸葛亮對魏延那是用心良苦,死了還要用計把魏延給除掉,這也說明諸葛亮的不厚道。
在《三國誌》中說道: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悲劇性的人物。如果當時他投靠曹操的話,那會是怎樣的壹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