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是宮崎駿大師創作的漫畫,並且後來由宮崎駿本人改編成同名電影,在2013年上映。《起風了》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研發日本零式戰鬥機的設計師堀越二郎的真實故事為背景,表現了反戰主題。
值得探討的是,影片經播出後,褒貶不壹。很多人表示了對日本動漫制作技術的敬佩之情,認為這部作品是宮崎駿壹貫有的風格和水平。但也有不少人認為《起風了》存在美化侵略美化戰爭的嫌疑。
為什麽會有人如此認為呢?這恐怕得從電影本身說起。首先,電影的主人公原型就是二戰中真實存在的人物。《起風了》講述了堀越二郎從小夢想當設計師,後來考學留學提升了自己的技術水平,回到日本設計出了零式戰鬥機的故事。故事中間還穿插了大量日本昭和時代的歷史背景事件,比如關東大地震。
影片不僅表現了那個時期的男主角作為設計師的生活,也表現了日本普通民眾的生活。很多細節之處,都看得出宮崎駿本人對那段歷史的感情傾向。
他的主題仍然是他作品中壹貫的反戰主題,但對於戰爭給本國帶來的傷害、尤其是戰爭給日本普通人民帶來的傷害,他也充滿了同情和悲憫。比如影片最後的結尾處,堀越二郎的戰鬥機飛上天空,鏡頭把藍天與大地、烏雲與廢墟、戰鬥機與殘骸放在壹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這更直接地表現了戰爭帶來的傷害有多慘烈,更凸顯了反戰主題。雖然影片表現戰爭帶來的破壞,但主題仍是反戰的,並不是片面的美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