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的可靠度是結構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也即結構在規定的時間內,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預定功能的概率。
結構可靠性是指在規定的使用條件和環境下,在給定的使用壽命期間,結構有效地承受載荷和耐受環境而正常工作的能力。結構可靠性的數量指標通常用概率表示,稱為結構可靠度。結構可靠性是壹個廣義概念,通常包含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兩個方面。
結構可靠性理論分為結構元部件可靠性理論和結構系統可靠性理論兩個層次:
1、結構元部件可靠性理論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20年代,50年代前後開始引起廣泛關註。
2、結構系統可靠性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前後發展起來的壹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數學基礎是概率論、隨機過程理論、決策論、博弈論和組合數學,主要計算手段是有限元法、邊界元法和隨機網絡分析技術。
結構系統可靠性理論中的系統有兩個含義:第壹,系統是由結構單元構成的具有壹定功能關系的組臺體。第二,系統失效有明確的演化歷程,失效過程中系統的拓撲結構將發生明確的變化。附加第二條限制性條款的原因是,對於隨機結構系統,如果在整個分析過程中假定其拓撲結構不發生演化的話,則其可靠性分析和元件的可靠性分析之問沒有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