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傳說的“食鐵獸”是什麽

傳說的“食鐵獸”是什麽

四川省的《北川縣誌》把大熊貓稱之為“食鐵獸”。

被稱為“國寶”的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壹種寶貴物種。 熊貓最愛吃竹子,但可別以為它是素食主義者,肉食性動物的熊貓,其實豬牛羊肉都吃,而且它還有壹種特異功能,就是吃生鐵,因此熊貓還得了壹個特別的名號叫「食鐵獸」。它衣著清淡素雅,情性溫順,惹人喜愛。由於它的外表似熊非熊,似貓非貓,現代俗稱之為大熊貓。人們壹般都認為,大熊貓是吃竹子長大的,其實它也吃其它食物。1981年8月,壹只雌性名叫莉莉的7歲大熊貓,剛來到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飼養場不久。在壹次開飯中,它把盛飼料的馬口鐵盆子咬成碎塊,壹塊壹塊地吞下肚裏。飼養員急得不知所措。鐵片吃下去能消化得了嗎?飼養員忐忑不安。後來,從莉莉的糞便中找到了吃下去的碎鐵片,人們才算放了心。

此後,保護區科研人員查閱有關資料發現,大熊貓是有吃鐵習慣的。四川省的《北川縣誌》把大熊貓稱之為“食鐵獸”。早在古籍中也有不少這樣的記載。漢東方朔(公元前153年至前93年)在《神異經》中說:“南方有獸,名曰嚙鐵。”晉朝郭璞註釋的《爾雅·釋獸》中,對大熊貓這樣描述:“似熊、小頭、痹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明代袁牧的《新齊諧初集》,有更詳細的記述:“房縣有貘獸,好食銅鐵而不傷人,凡民間犁鋤刀斧之類,見則涎流,食之如腐。城門上所包鐵皮,盡為所啖。”

大熊貓在動物分類中屬食肉目動物,在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由於環境和食料資源的關系,它選擇了食竹為主。在茂密的箭竹林裏,生活著壹種小肥豬似的竹鼠,專吃地下竹莖,破壞竹林,惹得大熊貓非常生氣。它若發現竹鼠洞時,就喘著粗氣,用前爪使勁地拍打地面,逼竹鼠出來。如果竹鼠不出來,它就挖洞“抄家”,嚇得竹鼠奪路而出,被守在洞口的大熊貓壹把抓住,美餐壹頓。

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時,大熊貓也會撿食壹些凍死的野生動物屍體,或下河谷走村訪舍,撿食村民丟掉的豬骨、羊蹄或牛頭,所以有人稱它為吃肉的“素和尚”。

大熊貓具有典型食肉動物的消化道:腸道短,沒有復胃,缺發達的盲腸。究竟它是如何消化高纖維的竹子呢?這壹直是個謎。最近才被成都市研究大熊貓的科研人員破解。他們首次在大熊貓胃內發現有大量的纖毛蟲。同時檢測到大熊貓消化道內含有很高的澱粉酶,但缺乏乳糖酶。在大熊貓糞便中培養、富集到纖維素分解菌和產甲烷菌。這壹發現將對大熊貓消化生理學研究有深刻影響。

據介紹,壹般在食草動物消化道內才有纖毛蟲,它的生物總量占整個消化道微生物總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與利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原來食鐵、食肉的大熊貓,現今改以食竹為主,其主要原因,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生活環境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