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為什麽老版《三國演義》的武打設計那麽差?

為什麽老版《三國演義》的武打設計那麽差?

我個人認為兩個版本的《三國演義》都拍得不錯,兩版《三國演義》各有千秋。喜歡老版《三國演義》的觀眾覺得老版臺詞設計、服裝設計更好,更加切合原著,是難得的經典電視劇;認為《新三國》太過現代化,缺少底蘊等。喜歡《新三國》觀眾認為新版畫面感更好,更加貼近歷史,人物內心更加豐富;認為老版的武打設計太差,動作機械化等。

不可否認的是,老版《三國演義》武打設計確實非常壹般,而且給人的感覺非常機械化,感覺不像是打仗,而是“過家家”壹樣。為什麽老版《三國演義》的武打設計會這樣呢?

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特點,當然這個特點也體現在電影、電視領域。我們會發現,每個時代的影視劇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有時候只要看壹眼,就大概知道是什麽年代的產物。十年前的《新三國》拍攝的時候,武打場面比較流暢 ,看起來也比較過癮。最近壹年左右拍出的武打場面又不壹樣,慢鏡頭使用率越來越高。同樣的道理,90年代初的影視劇拍攝理念和10年代前後又不壹樣。

《三國演義》拍攝於1991年,正式播放在1994年。那個年代武打場面大多是那樣,不僅《三國演義》的武打場面比較“僵硬”、“刻板”,稍早壹點《西遊記》、《封神榜》的武打場面基本也差不多都是這個水平。港臺的影視水平比大陸稍微先進,80年代的港臺影視劇武打場面也大多是這樣。比如《大俠霍元甲》、成龍的早期電影,武打設計大抵如此。

影視劇帶有時代特征,觀眾的審美也不壹樣。每個時代的人們的審美也在不斷變化。十年前“殺馬特”能夠流行,也和審美有壹定關系。小時候看《流星花園》的時候,覺得F4真帥,打扮真時尚;現在再他們四個的裝扮,妥妥的“殺馬特”,完全和帥沒有關聯。《三國演義》拍攝的時候,要切合哪個時代觀眾的口味。我看《三國演義》、90版《封神榜》的時候,覺得武打很刻板;但是我爸爸卻覺得《三國演義》和90版《封神榜》的武打很好。只要電視裏重播90版《封神榜》,他壹定會看。90年代,香港八十年代的電視劇和電影也引入到內地,武打風格也基本上是這樣。比如我小時候熱播83版《射雕英雄傳》、《霍元甲》、《陳真傳》等。

那個時代觀眾,能接受這樣的武打風格,這樣的影視劇就有壹定市場。壹般情況下,觀眾喜歡什麽,能接受什麽,出品人就會拍攝什麽樣的影視劇。那麽時候的能夠觀眾對這種武打風格非常適應,《三國演義》按照這樣的風格拍攝就有受眾。後來事實證明,《三國演義》壹經播出,馬上風靡全國,成為壹代人心目中的經典。

《三國演義》的這種武打風格還和原著《三國演義》有壹定關系。明清的小說家不少也沒有經歷過真實的戰爭,武將單挑也是小說家想象的產物。原著《三國演義》裏關於武將單挑的描述也非常簡單而且比較刻板。比如經典的“三英戰呂布”橋段,在原著中如此描寫:

連鬥五十余合,不分勝負。雲長 見了,把馬壹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 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裏也來助戰。

原著中對於武打場面描寫如此簡單、刻板,《三國演義》非常尊重原著,武打場面自然也就比較刻板。

央視籌備拍《三國演義》的時候,總投資達到了1.7億人民幣,在當時絕對是大手筆。1.7億用於建設三國城等基礎設施花費了1億,用於拍攝的資金為7000萬。7000萬中絕大部分擁有道具、服裝等,比如服裝就耗資500萬。真正用於影視拍攝和演員的片酬就更少了。由於條件有限,所以威亞、特技、替身等運用也非常少。三國演義涉及的武將非常多,武打場面也非常多,采用這種相對刻板的武打方式,是較好的選擇。

雖然《三國演義》有許多硬傷,比如明顯的壹個演員飾演多個角色,壹個角色多個演員飾演,明顯的穿幫鏡頭,刻板的武打場面等;但是絕對不影響《三國演義》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經典。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三國演義》依然有眾多粉絲,《三國演義》的某些橋段和“梗”在網上依然非常火。觀眾們能感受到《三國演義》濃濃的誠意,所以給予了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