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國第壹份近代化報刊:《察世俗每月統計傳》由英國傳教士威廉米憐於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正式創辦。其根本要務是闡發基督教教義。
②中國境內出版的第壹份外文報刊:《密封華報》由當時葡萄牙執政黨在澳門創建
③中國第壹份英文報刊:《廣州記錄報》,由英國商人馬地臣出資創辦,是壹張商業報,但也廣泛刊登時事新聞和評論
④《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記》:中國境內出版時間最長的報刊。
總結:
這些報刊的***同點:闡發教義、宣傳西方文化
2、第壹次鴉片戰爭時期:(香港)
背景:第壹次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
外文報:《香港鈔報》第壹份香港出版的英文報刊
《德臣報》香港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報紙
中文報:《遐邇貫珍》香港最早的中文報刊
中文商業報:《香港船頭貨價紙》我國歷史上第壹份中文商業報紙,最早的經濟類報紙和最早的以單頁形式兩面印刷的中文報紙。
3、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上海)
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同英法簽訂《天津條約》,上海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
外文報:《華北捷報》上海第壹份英文報紙
《字林西報》近代中國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英文報紙
中文報:《六合叢談》上海第壹份中文報,不僅是宗教性質,而是壹份綜合性的新聞性期刊
《萬國公報》上海最有影響的中文宗教性報刊,內容以時政為主,對中國時政的評論尤為加強,極力宣傳英美等國的通商、傳教活動,有利於中國
中文商業報:《上海新報》上海最早的商業性報紙,由華北捷報館創辦,字林洋行出版
《申報》1872年,由英商安納斯托美查在上海創辦。在新聞業務上,將新聞報道工作放在首位,真實性、時效性都很強。《申報》的發展標誌著我國中文商業性報紙已經成熟
《新聞報》1893年在上海創辦(華北捷報館創辦)
總結:
在華外報的歷史作用:1、外人在華辦報的活動本質上是壹種殖民主義文化侵略活動
2、在華外報客觀上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3、在華外報的辦報經驗為中國民族報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人辦報活動的興起與發展:
1、維新運動之前:(按照政治派系分類)
①地主階級抵抗派:
林則徐:《澳門新聞紙》內部抄傳的新聞資料,它具有新聞傳播的性質,但更多的是壹種新聞傳播的載體,是我國最早的“譯報”。
魏源:根據林則徐的資料整理成《海國圖誌》,這是我國第壹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介紹世界各國情況的巨著。
②農民階級:
太平天國運動:洪仁玕《資政新篇》
③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
王韜:第壹位職業報人、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思想家,被譽為“中國新聞報紙之父”,在香港創辦《循環日報》(我國第壹份政論性報紙,開創中國近代報刊的政論性文體)其作品被收錄在《弢園文錄外編》
鄭觀應:編纂專著《盛世危言》
④其他:(按照地域分類)
內陸:中國人在國內創辦的第壹份報紙是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漢口創辦的《昭文新報》
沿海:容閎在上海創辦《匯報》(國人在上海創辦的第壹份中文報紙),另壹份報紙為《新報》
廣州國人創辦的報紙有《述報》、《廣報》、《嶺南日報》
總結:
1、第壹批國人辦報的特點:①在辦報主題方面,創辦者的身份比較復雜
②在辦報性質方面,除個別報紙外,這些報刊壹半時私營性質的
③在報紙內容方面,這些報刊都是洋務運動的支持著和宣傳者
④在政治立場方面,這些報刊都表現出了鮮明的反侵略愛過思想
⑤在業務工作方面,這些報刊在形式上大多參照了外國人在當地出版的中文報紙的模式
⑥在報業環境方面,這些報紙的處境十分困難
維新運動與國人第壹次辦報高潮
背景: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與此同時在國內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1、康梁
北京: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我國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第壹份報報刊,強學會機關報)《萬國公報》所刊內容以講論洋務為主。同壹個月,康梁在北京又成立了強學會。
1895年12月16日,《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
背景:維新派的政治主張引起了京城封建頑固勢力的恐慌,《中外紀聞》、強學會被查封。康梁只得南下宣傳維新變法的政治新主張。
上海:1896年1月12日,康有為在上海創立《強學報》(上海強學會機關報),並在壹月份成立的強學會。
1896年8月9日,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
2、維新派其他主要報刊:(按照地域分類)
①華南地區:《知新報》,康有為在澳門創辦
②華中地區:《湘學新報》和《湘報》(唐才常和譚嗣同創辦)
③華北地區:《國聞報》,嚴復在天津創辦
總結:
1、國人第壹次辦報高潮的特點:①報刊數量多
②辦報地區廣。維新運功期間,國人辦報遍布全國各地
③報刊種類多。除了以政論為主的綜合性報刊得到迅速發展外,還出現了專業性報刊、純商業性報刊、文藝娛樂性報刊以及以青年、婦女、兒童為象征對象的報刊、圖畫報刊、白話報刊
2、第壹次國人辦報高潮的主流:
①其主流形態始終是維新派主辦的以宣傳變法維新為主旨的政論性報刊
②從辦報方式來看,維新派從“開民智”、“育人才”的總體思想出發,把辦報、辦學會、辦學堂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三位壹體”的組織形式
3、近代新聞立法的有力嘗試:
康有為等改良主義思想家以言論自由為本的近代新聞法律制度的要求,解開了中國近代新聞法制建設的第壹頁
①沖破“言禁”和“報禁”,爭取言論出版的自由(關鍵壹步)
②維新變法後,光緒帝發布多道上諭,進壹步扶植、鼓勵官紳士民創辦近代報刊;對書籍實行免稅、加快中國民族報業優惠發展的政策
4、維新派辦報在新聞業務上的特點:
①開創了新的報刊政論文體。(“報刊文體”是指出現於報刊之上,不同於盛行壹時的桐城派古文的壹種比較通俗淺近的文體。這種文體首先出現在王韜的《循環日報》,“報章文體”以梁啟超運用的最好,其在發表在《時務報》上被稱之為“時務文體”,發表在《新民叢報》被稱之為“時務文體”,其特點是:半白半文,平易暢達,筆鋒常帶感情,有時還夾以口語和外來語)
②新聞報道中夾帶評論。(實際是報刊政論文章的壹種補充)
③編輯工作有所改進。(板式、文章內容、標題都有所改進)
④重視新聞的采訪工作。(出現了壹些時效性、具體生動的新聞報道)
⑤運用新聞圖片配合新聞報道。(國人近代報刊最早編發新聞圖片i1884年創刊的《述報》。)
5、維新派辦報在中國新聞史上的作用與貢獻:
①向讀者進行了資產階級思想的啟蒙教育。(提倡資產階級新文化,鼓吹革命,頌揚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思想,介紹進化論學說,對陳腐的封建思想文化進行批判)
②向讀者進行了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教育。(維新派的報刊宣傳始終貫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其表現為明確的民族主義和國家觀念,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
③維新派的辦刊宣傳活動有力的推動了維新運動的發展,促成了變法的實現
④沖破了封建統治者對報刊出版的限禁
⑤開政治家辦報的先河,提高了報人、報業的社會地位
⑥推動了民族近代新聞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