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彌生人與繩文人
彌生人是指彌生文化時代,又叫彌生時代的原始人,約在公元前3世紀-公元3世紀,因代表該時期文化特征的陶器,最初發現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故稱。
日本的彌生文化與前期的繩文文化有不同,明顯受到大陸文化的影響,其中後期的彌生人亦稱?渡來人?。
公元前2-3世紀日本的彌生時期,中國正處在社會大動蕩的春秋戰國時期,長期的戰亂使大批人群背井離鄉,其中壹些人為躲避戰亂遷徙日本列島,也帶去了中國的農耕文化。
從出土的***用倉庫由村人***同管理的情況看,當時的人們增加了村落***同體意識。反映了日本彌生式文化後期的農業脫離 自然 灌溉的初級階段,開始營造規模較大的 水利工程 ,是了解彌生時期農耕文化的貴重資料是在彌生時代,形成了日本人二重構造,即移民系統彌生人(主要分布於西日本,來自滿洲、朝鮮、江南)
日本《朝日新聞》11月1日稱,日本國立遺傳研究所等機構研究發現,日本人是繩文人和彌生人的混血兒。
報道說,研究人員分析了500多名來自日中和歐美等國的人體樣本DNA,認為最初移民到日本列島的繩文人和彌生時代的移民經過不斷混血才誕生了現在的日本人。舊石器時代後期,在日本列島生活的人因制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被稱為繩文人。
成年的繩文男性身高不到1.6米,女性不到1.5米,面龐輪廓清晰、眉間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濃重、大眼睛、嘴唇稍厚、顎骨發達。來自東亞大陸(主要經過朝鮮半島)的彌生人與繩文人相比,臉較長較平,鼻根扁平。彌生人牙齒比繩文人大,身高也比繩文人高。
此前,德國病理學者曾認為阿伊努族人和琉球人在身體上有***通點,此觀點至今仍有爭議。此次研究表明,和阿伊努族人相似的是琉球人,現在的日本人與琉球人及韓國人更相似。
彌生人與繩文人的外貌特征
繩文人的特征是,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0厘米,成年女性不到150厘米,面龐輪廓清晰,眉間(前額中央)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濃重,大眼睛,雙眼皮,嘴唇稍厚,顎骨發達。
2012年11月1日,《朝日新聞》稱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分析得出北海道阿伊努民族與沖繩人在遺傳性特征上具有***同之處。雖然在本州和九州等地方,繩文人和大陸來的彌生人的混血更多,但相隔較遠的南北兩個地區似乎留有較多繩文系的遺傳特征。據稱,在遺傳基因上證實日本人的起源是繩文人和彌生人的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