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utumn] 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八月
古人“中秋”與“仲秋”通用。在流傳的,應該是最早的《尚書·堯典》中,有“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的記載。“宵中”指晝夜長短相等,“虛星”是北方玄武七宿之壹,“殷”是“正”,也就是以虛星黃昏時在南方出現,晝夜平分來說明仲秋時節氣候。春夏秋冬,四時成歲,每季都有孟、仲、季三個月,“孟”是第壹,“仲”是第二。在西漢劉安的《淮南子》裏,有為什麽每季是三個月的解釋:“壹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三月而為壹時,故祭祀三飯以為禮,喪紀三踴以為節,兵重三罕以為制。”“踴”是跳腳號哭,兵以三軍為制,“三”也就是終。按編纂於戰國時期的《禮記》的解釋,“月者三日成魄,三月而成時”。“三”也就是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