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黃埔精英,在中國現代歷史上留下不可抹殺的痕跡,但余灑度的結局卻令人唏噓。
余灑度,曾任工農革命軍第壹軍第壹師師長,在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率部參加了秋收起義。不可否認,當時身為***產黨人的余灑度在秋收起義前期的工作是積極的。然而,他作為工農革命軍的師長是不合格的、是不稱職的:
1、余灑度在秋收起義前夕收編邱國軒為工農革命軍第壹師第四團的過程中,沒有親自調查、沒有對其部隊進行混編、沒有對官兵做細致的思想工作,而只委派“參謀彭楷、副官佘浩兩同誌前往邱部工作,察考其是否誠意,叠接彭、佘報告,均雲邱部忠實可靠,可以隨意指揮。”就輕意相信了邱國軒。正是余灑度在用人問題上的輕率和隨意,所以有了邱國軒及其所部的反叛之舉,給起義部隊造成重大損失。
2、1927年9月19日,前敵委員會在文家市裏仁學校召開的緊急會議中,余灑度自恃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自認為行軍打仗有壹套,對農民出身的毛澤東瞧不起,自始至終堅持“取瀏陽,攻長沙” 的觀點。他這種不顧現實,不服從前委領導規勸和不聽取大多數前委委員的意見,不認可毛澤東關於時局正確分析的行為和做法,令包括毛澤東、盧德銘、余賁民等前委委員在內的領導人深為失望。
3、文家市按毛澤東提出的意見,決定工農革命軍退萍鄉往湘南轉移。余灑度當時就不同意,但黨的前委決定,余只得勉強服從。9月24日在蘆溪戰鬥中,因余灑度越權指揮,部隊壹時混亂不堪,總指揮盧德銘為掌控部隊、冒死沖殺,後中彈犧牲。這時余灑度自認為是當然的總指揮了,權力欲再度膨脹。而在隨後的蓮花戰鬥中,余擅自釋放惡貫滿盈的敵保安隊長李成蔭,幾陷革命軍於危險之地。面對毛澤東等人的責問,余竟強詞奪理,大耍軍閥作風,並索要更大的指揮權,嚴重損害了他作為壹師之長的形象。
4、余灑度對部隊中的舊軍閥主義習氣不改正,對隨意打罵士兵的問題不制止,對士兵反映官兵待遇很不平等的問題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