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望都縣九龍河為什麽叫九龍

望都縣九龍河為什麽叫九龍

望都是堯母故裏,陶唐桑梓之地。據史書和百家譜牒記載,堯帝***生有十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其長子監明夭折早逝,以次子丹朱為長,故《淮南子·泰族訓》有“堯使九男二女事舜”的記載。傳說丹朱愛好遊玩,不安於政事,且個性剛烈偏激,不宜管理天下。堯帝便禪位與舜,丹朱不服,便率南方的三苗部族起兵伐舜,雙方在丹浦展開大戰,結果丹朱兵敗身亡,葬無定所,死後怨氣化為鴸鳥,日夜哀嚎。堯母慶都隕落於成陽(今望都城),望都有堯母陵廟。堯母慶都心系丹朱,便托夢與望都父老,讓丹朱能夠魂歸故裏。望都百姓不辭辛勞,派代表尋到丹朱的屍體,千裏迢迢運回故裏,安葬在堯母陵東畔。鴸鳥本為丹朱怨氣化結,也跟著回到望都,怨氣所到之處,天旱地焦,禾苗枯萎。有人建議將丹朱墓遷往別地,以避其禍。但望都百姓感念堯母和堯帝之德,還是為丹朱築墳立碑,尊為澈侯,並按時祭祀。丹朱的八個兄弟本已分封到各地,聽說此事,感念故鄉父老之恩,紛紛趕回望都,建廬為丹朱守陵。丹朱看到故裏被自己的怨氣弄得寸草不生,而百姓和自己的兄弟依然赤誠相待,他對自己以往的行為很是羞愧,更被堯母的慈愛之心感化,便恢復龍身,潛入地下,化為東關的龍泉河。其他八個兄弟也隨之效仿,死後皆葬於望都,分別化為大西堤的堅功泉、小西堤南的南泉、小西堤西的北泉、曲家灣北的曲家泉、曲家灣南的清泉、沈莊西的沈家泉、南關南的湧魚泉、龍莊西的灞龍泉。這九道泉水迸地而出,勢若噴珠,各自成溪,逶迤匯集成為壹條能行舟船的大河,環繞著望都城,浩浩湯湯,挾波東去。堯母感赤龍之孕而生堯帝,堯帝之子自然就是龍子龍孫。此河乃九龍所化,所以便被世人稱為“九龍河”。於是小小的望都城有九龍庇護,珠泉萬觚,水田遍野,堯母故裏便成為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膏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