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11年前那位割肝救子,感動中國的“暴走媽媽”,現今過得如何?

11年前那位割肝救子,感動中國的“暴走媽媽”,現今過得如何?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用《燕詩示劉叟》來行為我國眾多的母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從古至今,母親這個角色,壹直在我們中華民族廣為流傳,母親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讓每個華夏子孫,都對其十分尊重。

母愛也是十分偉大的,只要子女能夠幸福生活,無論多大的犧牲,他們都是在所不辭。從母親的角度出發,他們更希望子女,能夠幸福壹生,就算沒什麽廣大作為,只要能健康生活,安家立業,便心滿意足了。在11年前,那位割肝救子,感動中國的"暴走媽媽",現今過得如何?她的身上,又發生了什麽故事呢?

1.幸福家庭,突發不幸

這位割肝救子的媽媽,名叫陳玉蓉,他的兒子叫做葉海斌。雖然陳玉蓉的家庭條件普通,甚至有些貧寒,但對於兒子葉海斌的誕生,他們壹家人都很開心,壹直小心翼翼的供養葉海斌長大。

兒子葉海斌也十分懂事,自小便主動幫助父母,深得父母喜愛。可好景不長,噩耗悄然而至,打破了他們的平靜生活。

13歲時,葉海斌身體突發不適,十分難受。在醫院檢查時,醫生意外發現,葉海斌身患先天性的罕見肝臟疾病,難以治愈。

病情較為復雜,簡單來說,就是葉海斌的肝臟不能自行代謝銅,導致銅在體內堆積,雖然暫時沒事,但久而久之,堆積過多的話,便會影響患者中樞神經,造成生命危險。

2.割肝救子,困難重重

葉海斌的病情,對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帶來了沈重的經濟負擔。葉海斌父親打了壹輩子的魚,收益只夠維持生計。母親陳玉蓉雖然有正式工作,但也是壹個壹個建材公司的小會計,工資少之又少。多年的生活下來,面對眾多生活開銷,壹家人根本沒什麽存款,日子本就清貧,葉海斌身上突發的病情,讓父母二人內心更是深受打擊。

由於經濟原因,陳玉蓉選擇為葉海斌進行保守治療,通過藥物抑制病情。雖然在藥物與母親的照顧下,葉海斌的病情有所好轉,但這畢竟不是持久之計。不久之後,葉海斌的病情便再度復發,被送往醫院搶救。經過醫生的努力,葉海斌的生命暫時得到保證,但保守性治療已經接近失效,必須及時進行肝臟移植手術。

雖說換肝就能救治,可國內肝源極其難找,這讓醫生很是頭疼。聽了醫生的話後,陳玉蓉二話沒說,主動要求用自己的肝臟來為兒子替換。簽完字後,醫生便對陳玉蓉的身體,開始全面檢查。由於陳玉蓉較為肥胖,所以她身患脂肪肝,雖然換肝手術也能進行,但卻並不是最合適的選擇。面對兒子日漸消瘦的身軀,陳玉蓉覺得病情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她決定試壹試。

3.為救兒子,暴走減肥

2009年2月19日,二人準備進行手術時,意外卻又發生了。在手術前對葉海斌進行全身檢查時,醫生又發現,葉海斌身患丙肝,也就是說,葉海斌對肝源要求極其苛刻,不能有半點差池。在萬般無奈之下,醫生決定,通過更強力的藥物,暫緩葉海斌的病情,在藥物控制期間,母親陳玉蓉必須通過大幅度減肥,消除脂肪肝。只有這樣,母親才能挽救兒子葉海斌的性命。

看到壹線生機之後,陳玉蓉十分上心,開始計劃著自己的"暴走"歷程。在兒子的長久陪伴下,陳玉蓉每天5點出門,晚飯吃完後繼續,壹天至少要跑十幾公裏。除了跑步,陳玉蓉的飲食也改變了許多,每天清湯寡飯,油鹽不進,肉更是碰都不碰壹下。很快,7個月的時間便過去了,經過7個月的"暴走"減肥,陳玉蓉身上的脂肪肝已經完全消失,肝臟也變得特別健康,十分適合換肝手術。

幾天之後,母子二人攜手躺在病床之上,被壹起推進了手術室。手術順利完成,母子二人也如獲新生,各自放下了心中的負擔,轉危為安。

時光飛逝,很快便到了現在。現如今,陳玉蓉和葉海斌母子二人的身體壹直保持很好,沒有後遺癥出現。母親也因為許久的鍛煉,養成走路的習慣,每天不走幾公裏,心裏都不踏實,而葉海斌則是像平常人家的孩子壹樣,過上了本該屬於他的生活。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用《勸孝歌》中的這句話,來形容這對父子,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故事至此結束,那麽關於11年前那位割肝救子,感動中國的"暴走媽媽",現今過得如何?這件事,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