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16漢本2班 雷思思 18386753603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家庭的不幸,戶戶不同。”《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講述了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弗龍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臥軌自殺。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奧布隆斯基在已經有五個孩子的情況下卻

仍與家庭教師相愛,與他的妻子杜麗鬧翻。而趕去莫斯科為哥嫂調節的安娜,卻在車站認識了故事的另壹個主角——渥倫斯基。於是,這個糾結的故事就這樣華麗麗的開始了。而列文對吉娣的求婚屢次失敗,因為吉娣暗戀的是弗龍斯基,但是弗龍斯基卻無心娶她,只是把她當做玩物。奧布隆斯基在出軌時還認為自己是對的,毫不覺得是自己的道德問題,他認為妻子已年老色衰風韻消失,魅力無存,只是個家庭煮婦,是沒有資格計較的。他是壹個自私自利的人,但也折射出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當時可以看出女性地位地下,即使出軌的是奧布隆斯基,但是家裏的人全都是向著他。他不過是個偽君子,壹邊在勸說達麗婭要為孩子考慮壹邊又心想她是壹個多麽粗暴的人。他沒有真正顧及家庭,而是想著達麗婭粗暴的語言女仆可能聽見了,他不過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自己的美好形象被別人撕開。文中提到“各人都認為自己所過的生活是唯壹正確的生活,而對方的生活卻虛幻不實,”所以奧布隆斯基和列文他們兩個都在嘲笑對方,這是比較滑稽的壹面。他們是從小壹起長大的夥伴,卻沒有半點兄弟之情,更多的是用虛假的面孔來接待對方,他們的階層不壹樣,所以就算壹起吃飯喝酒,也不會有很愉快的交流,思想上沒有產生***鳴。列文是個矛盾體,但是也頗有滑稽的壹面,他看上的女性都會不久嫁做人妻,他還在糾結愛的是誰。然而列文對吉娣的愛是熱烈的,即使他已經三十二歲。然而阻隔在他們兩人之間的也是階層的不壹樣,吉娣的母親討厭列文的原因在於他是壹個鄉下粗鄙的人。雖然弗龍斯基算是列文的情敵,但是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他不過是享受吉娣對他的迷戀,正如文中所說“有意勾引,無意結婚。”但是弗龍斯基又有善良的壹面,在面對巡路工的遭遇,他毫不猶豫地捐給那位寡婦兩百盧布,所以人是有兩面性的。然而列文對於被拒婚的事壹直念念不忘,他總是對尼古拉說我想結婚了,但是他壹直覺得自己到了該結婚的年紀,而去尋找結婚的對象罷了,其實他是壹個盲目的人物。列文和吉娣通過粉筆書寫的情況下,寫下了自己的心聲“我希望您能忘記並饒恕過去的事。”列文終於等到了吉娣說愛他,這是多麽令人喜悅的事。這樣的愛情應該是剛剛好,走走來來還是妳。列文終於要迎娶吉娣了,但是他覺得這壹切是夢境,他認為吉娣不愛他是可以取消婚禮的,當他看到吉娣在哭泣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吉娣是真的愛他,那是真實的。真愛是可以沖破階級的,比如列文和吉娣,他們終於是嫁給了愛情。雖然列文和吉娣兩人在事情上有分歧,但是,列文總是寵著吉娣,包容著她。他不想讓吉娣同他壹起去看他的哥哥,是害怕他美麗善良,純潔的吉娣要同壹個妓女在同住壹室。然而吉娣是壹個善良的女性,她幫助他哥哥打掃房間,還讓醫生為他哥哥看病。但是他們最後都希望他的哥哥死去,這是多麽道貌岸然的社會啊。列文在最後目睹自己哥哥的死亡,而他這個不信教的人也開始禱告。然而他是壹個擁有家室,幸福美滿的人,竟幾次想自殺,這是令人吃驚的。但是他最後還是繼續地生活著。

安娜·卡列尼娜在別人的眼中是自然、雅然、快樂而富有生氣的人,在所有人的眼中安娜·卡列尼娜都是壹個完美的形象。弗龍斯基和安娜第壹次相遇是在火車站,看到壹個臥軌自殺的女人,弗龍斯基給家屬兩百盧布。在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看著弗龍斯基將愛意投向安娜,並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嘆賞她”,安娜“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壹串珍珠的結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松亂的卷發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壹個復雜多端詩意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弗龍斯基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有丈夫,但是他抑制不住對安娜的愛,覺得她的丈夫是多麽醜陋,只有他才配得上安娜的愛。他會去培特西娘家,只為見到安娜,向她傾述自己的愛情。雖然安娜在莫斯科對弗龍斯基很反感,但是她現在去高級場所不過是為了遇見弗龍斯基,可以滿足自己的快樂,她看到弗龍斯基會嘴唇蕩漾著微笑,眼睛閃著光芒。]但是弗龍斯基不過是享受壹種成就感而已,他明白的是“追求壹個已婚女人,並且冒著生命危險,千方百計地勾引到手,他不會成為笑柄,反而顯得有點英雄氣概。”但是安娜·卡列尼娜終究逃不脫弗龍斯基的甜言蜜語,從表情行動上已經表現出她是愛著弗龍斯基,那個曾經說永遠愛著卡列寧的安娜其實已經喜歡上別人了。安娜的丈夫並沒有覺得他們有什麽過多的接觸,但是外界的人都覺得妻子的做法已經有了不妥,所以他同妻子安娜說話時警告她說“由於妳輕佻不檢點,這會給社會界留下了議論的話柄,他不想自己的妻子在社會界眾目睽睽下丟人現眼。”卡列寧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妻子同弗龍斯基出雙入對,卻無計可施,他是壹個丈夫卻對自己妻子出軌放任不管。弗龍斯基試圖說服安娜·卡列尼娜同他私奔,但是最終被拒絕了,然而弗龍斯基最終成了安娜的情夫。當安娜·卡列尼娜向卡列夫坦白她和弗龍斯基的關系後,卡列夫只是覺得這個坦白不過是印證了他的猜想,他從中得到解脫,對兒子也開始冷漠起來。他想的是自己的前途,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去譴責妻子的出軌行為,這是令人震驚的。而卡列夫居然可以和安娜做表面夫妻,讓自己的妻子同其他男人去約會,這些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他害怕被人恥笑,也害怕因此毀壞他的名聲。當安娜·卡列尼娜為弗龍斯基生下壹名女孩時,卡列夫是感到羞恥、有罪的,因為他再也洗不掉自己的屈辱了。他為了安娜做了很多事情,安娜的哥哥奧布隆斯基勸說卡列夫不要離婚,但是這已經是壹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了,安娜最終還是和弗龍斯基壹起出國。這是多麽悲哀,我還是挺心疼卡列夫,雖然安娜是在自己姑媽的逼迫下嫁給卡列夫,但是卡列夫是真心實意對待安娜,即使安娜出軌了,但是他還是選擇在她生病的時候去看她,做到了仁義至盡。安娜作為壹個有夫之婦,不顧社會的譴責和人們的眼光,毅然決然地選擇做弗龍斯基的人,並為他生下了壹個女兒。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安娜·卡列尼娜的愛情註定是悲劇的,因為弗龍斯基不過是個花花公子,他並沒有對安娜·卡列尼娜真正的喜歡,而是喜歡壹種征服感。而文中的所有母親都想讓自己的孩子通過和貴族在壹起而走上飛黃騰達的地步。不管是吉娣的母親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弗龍斯基,還是弗龍斯基的母親想讓自己的兒子跟壹個有婦之夫在壹起,都是有各自的目的。這是壹個病態的社會,所有人都想貪圖權貴。

最悲劇的是,安娜·卡列尼娜把愛情看作唯壹,把愛情當做生活的全部。弗龍斯基曾經給予安娜的無與倫比的愛,讓我也為之感動。但是,他最後安娜的相處缺乏耐心,而是采取了冷漠,這種冷暴力把安娜推向了死亡。兩個如此愛著的人,竟然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這讓人感嘆愛情在現實面前的脆弱。安娜勇敢地把自己的愛情公布於天下,與那些私下裏做著風流事而表面上冠冕堂皇的人相比,安娜顯得多麽高尚與高貴。安娜是個弱女子,但是做出了讓整個社會都震驚的舉動,在眾目睽睽之下,以卡列寧妻子身份的角色與弗龍斯基到國外度假,生活在壹起。弗龍斯基的堂姐培特西在安娜·卡列尼娜還未跟隨弗龍斯基時總是壹副恭敬的樣子,但是現在變了,她的語氣截然不同,顯得自己洋洋得意,還認為安娜現在只是壹個被唾棄的女人,必須由她來珍重她們之間的友誼。而壹向稱贊安娜的弗龍斯基的母親也變得鐵石心腸,就連他的嫂嫂也對安娜冷眼相看,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在指責他們。在《安娜·卡列尼娜》下地二十三章提到“許多家庭長年累月毫無變化,夫妻雙方對生活都感到厭倦”,可以看出弗龍斯基和安娜·卡列尼娜的愛情並沒有那麽順利,更多的是猜忌,嫉妒。她嫉妒他身邊壹切的女人,但是她只能生活在壹個黑暗的角落,因為她是壹個被社會所唾棄的人。但是弗龍斯基對他還是依舊冷漠,因為他習慣了她的變幻無常。當她到達火車站時,她想起和弗龍斯基初次相遇那天被火車壓死的人,她觀察著車廂下得巨大鐵輪,最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看來那是解脫。“真不愧是個卑賤的女人,連選擇的死法都是那麽卑賤。”公爵夫人鄙視的說。當安娜選擇臥軌自殺時,他們不但沒有憐憫之人,還謾罵安娜是壹個卑賤的人。或許我喜歡安娜的原因是因為她不是壹個虛偽的人,她敢於與封建社會對抗。雖然我也討厭安娜背棄家庭,但是她的精神我還是很傾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