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人熱情好客。喝啤酒從來不論瓶,人家論箱,真是“飲如長鯨吸百川”。那天東道主請季羨林先生吃了壹個活魚宴。魚被端上桌子時還在盤子裏苦苦掙紮,等客人們壹人吃壹口魚鱗肉的間隙,這條魚也被人類活活折磨致死。因為這件事季羨林先生特別自責,而且這條只剩下魚頭和魚尾的魚給予季羨林先生好壹頓訓斥。妳們人類就知道吃這個肉那個肉,妳們也不問問人家被吃肉的願不願意把肉拿出來讓妳們吃?妳們人類真的好殘忍,讓我忍受這樣的酷刑……
這就是妳們中國人的飲食文化,煎炒烹炸動物植物無所不用其極,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季羨林聽著魚的訓話渾身觳觫,臉上流汗,雙腿發抖,心裏打鼓,茫然,困然,不知所措,季羨林先生只有低頭沈思,潛心默禱,又陷入了夢幻中:“向舍身飼人的魚賠禮道歉,並保證自己以後絕對不會再吃活魚肉了,下不為例。
延吉有壹種松樹叫美人松。美人松的樹齡在壹百年到三百年之間,甚至更長。傳說壹名護士為了營救東北抗聯戰士倚在壹棵高聳筆直的松樹旁流盡最後壹滴血,護士的鮮血染紅了松樹的枝幹,這就是美人松的由來。
看完美人松和原始森林,再上山觀賞壹下馳名中外的長白山天池。山上氣候二十四小時變化多端,原來是麗日懸天,轉眼就會白雲繚繞,陰霾蔽空。此時晶藍浩瀚的天池就會隱入雲霧之中,多麽銳利的眼睛也不會看見了。據說壹個什麽人,不遠萬裏,來到天池,適逢雲霧,在山巔等了三個小時,最終也沒能見天池壹面,悻悻然而去之,成為終生憾事。
在快到山頂下車的時候季羨林老先生雖然拿了件毛衣,大熱天的但依然感覺到山上刺骨的寒冷,好像沒有穿褲子。此時老先生最希望能有件皮襖穿上就再好不過了。老先生壹個人在大風的吹刮下無法行走,只好由三個年輕人緊緊攙扶著才能艱難前行。
天池實際水面高程為兩千壹百九十四米,最大水深三百七十三米,是我國最高最深的淡水湖。有詩寫道:“周回八十裏,峭壁立池邊。水滿疑無地,雲低別有天。”池周圍屹立著十六座高峰,峰巔直刺青天,恐怕離天連三尺三都不到。時雖盛夏,險峰積雪仍然倒影池面。白雪碧波,相映成趣。山風獵獵,池面為群山所包圍,水波不興,碧平如鏡。
地陷東南留大島,天生豪傑救中原。曾經遭受過荷蘭殖民者和倭寇們多次洗禮的臺灣讓九十多歲的季羨林先生在臺北大街上行駛的汽車上感慨萬千,都是壹樣的中國人面孔,壹樣的生活習慣卻因為諸多原因被人為的分割成兩個世界。我們和寶島上的中國人幾十年來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無論是什麽都無法阻隔海峽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濃濃鄉情。季羨林先生在臺北不小心患了感冒,多虧老朋友及時來到老先生當時下榻的酒店為他送來貼心的祝福和治病的藥物。許多在臺北的北大校友希望海峽兩岸同胞能捐棄前嫌,擱置爭議,握手言和,早日實現祖國統壹大業。
季羨林還在廣州暨南大學參加了學校的贈書活動;參觀了佛山陶瓷廠;攀登了西樵山;遊覽了中央電視臺南海影視基地;觀賞了南國桃園;訪問了老友石景宜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