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蓋”的槍管長769mm,也是二戰時期各種主戰步槍中槍管最長者。槍管內部有4條右旋膛線,為了追求射擊精度,膛線導程確定為200mm,這在當時各式步槍中是最小的,因此,
“三八大蓋”發射的彈頭轉速高,飛行穩定性好,命中誤差也相對要小。並且由於彈頭的初速為762m/s,盡管在當時各式步槍中也是最小的,但彈頭命中目標後,仍有足夠的侵徹力且不易翻滾。
說“三八大蓋”打得比較準,自然與瞄具有直接關系。“三八大蓋”的準星形狀為“^”形,用燕尾槽與準星座配合,可以橫向調整,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前期生產的“三八大蓋”,沒有準星護翼,而後期生產的則有準星護翼。“三八大蓋”的表尺,與壹般步槍的板狀弧形表尺不同,它是壹個可以立起的“框”式表尺,上面有3個缺口照門(其中表尺框板上有2個缺口照門,遊標上有1個缺口照門),相應地有3種用法。平時攜帶步槍時或目標在300m以內時,表尺框在向前扳倒的狀態下使用,這時表尺框板上的缺口照門所對應的射距為300m;當目標在400m以上時,則將表尺框向後立起並將遊標上移,使用表尺框板上的另壹個缺口照門,此時這個缺口照門所對應的射距為400m;當目標在500m以上時,則使表尺框仍在立起的狀態下,將遊標下移到定位,使用遊標上的第3個缺口照門,此時這個缺口照門所對應的射距為500m;當射距大於500m時,則逐次上移遊標,使遊標上的缺口照門與目標距離相對應。
“三八大蓋”的表尺射程2400m。在後期生產的“三八大蓋”中,有的采用3個覘孔1照門,其目的是利用覘孔照門以抵消瞄準誤差,從而簡化新兵的瞄準訓練過程。但是,實踐證明“三八大蓋”上的覘孔照門距離使用者的眼睛過遠,瞄準時並不方便,特別是在夜間瞄準更為困難。像“三八大蓋”這樣的準星與表尺關系位置形式,覘孔照門顯然不如缺口照門使用方便。
來源:世界名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