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國務院發文支持體育產業用地 “體育小鎮”成新風口?

國務院發文支持體育產業用地 “體育小鎮”成新風口?

為加快邁向體育強國,壹系列政策“禮包”持續落地,包括明確體育產業項目的必要用地,建立運動休閑小鎮的樣本等,都可能成為投資的新風口。

體育小鎮成發展新動能

今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納入各級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考慮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體育用地需求,建立社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配建標準和評價制度。研究完善建設用地標準,在國家土地政策允許範圍內,保障重要公益性體育設施和體育產業設施、項目必要用地,並依法依規辦理用地手續。保障重要公益性體育設施和體育產業設施、項目必要用地。

將體育場地建設與各類建設相結合,加大體育場所與生活場景的融合,讓“體育”滲透到生活、商業、娛樂的各個方面,擴大體育消費,借此壯大體育產業。對此,《綱要》指出,加強城市綠道、健身步道、自行車道、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健身公園、社區文體廣場以及足球、冰雪運動等場地設施建設,與住宅、商業、文化、娛樂等建設項目綜合開發和改造相結合,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場所、地下空間、公園綠地、建築屋頂、權屬單位物業附屬空間。

值得註意的是,《綱要》還提出,要緊密結合美麗宜居鄉村、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鼓勵創建休閑健身區、功能區和田園景區,探索發展鄉村健身休閑產業和建設運動休閑特色鄉村。穩步推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開展定期測評,實行動態調整,打造10個具有示範意義的小鎮樣板。

“要使得體育產業的發展獲得用地支持,這對於已經布局文旅產業和體育產業的企業來說意義是很大的。”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點評稱。

實際上,國家政策層面早已顯現出對體育產業的支持意圖。早在2014年10月,國務院46號文件《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出臺,首次將體育產業發展定位為國家戰略,並強調了體育的經濟功能,這壹政策吹響了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的號角。

2017年5月9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關於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到2020年,在全國扶持建設壹批體育特征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2017年8月10日,全國96個體育小鎮試點項目獲批。

政策暖風壹再吹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體育小鎮可加強城市有機更新,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因此,發展體育小鎮,已成各地政府推動經濟發展重點考慮的政策選項和手段之壹。

以江蘇為例,2016年9月,江蘇省發布《關於開展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0年江蘇***培育20個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在此基礎上,同年11月,儀征市棗林灣生態園、淮安(樓盤)市淮安區施河鎮、昆山(樓盤)市錦溪鎮等江蘇省首批八個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公布。

體育小鎮尚處在初級階段

瞄準體育小鎮布局,不少房企已經搶吃這塊“香餑餑”。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中國恒大、萬達集團、綠地集團、萬科、雅居樂等20余家房企都已經在體育產業上有所布局,恒大、萬科、碧桂園、雅居樂、奧山集團搶灘體育特色小鎮。

嚴躍進表示:“體育小鎮是壹個新導向,目前市場的體量比較少,未來發展潛力大。後續運營中可以將體育賽事、體育教育、運動休閑結合起來,使得體育小鎮的內容更加豐富,形成產業鏈條,打造出小鎮樣本。”

但是,目前,體育小鎮處於新興的概念,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江蘇省體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力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體育特色小鎮浪潮洶湧,熱潮背後,是各界對新型發展模式的渴求。首先,國家體育行業轉型,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並作為支柱產業,其中,小鎮是體育產業聚集的最佳載體。此外,城鎮化必須脫離地產綁架,地方政府尋求新的產業抓手。而傳統地產不可持續,投資開發企業需要新的產業方向和增長點。

不過,在劉力看來,由於體育小鎮不同於其他特色小鎮,因體育產業的特殊性,無法套用傳統地產開發思路。目前,市場上普遍缺成熟經驗,少參考模式,處於初級探索階段。因此,發展體育小鎮,需要邁過四道門檻。

劉力指出,門檻之壹在於資源聚集。體育小鎮必須集聚體育資源,但目前優質體育資源幾乎都在體制內,包括人才隊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行業最優秀人才都在體制內,而民間可獲得的優質體育資源有限。基於此,體育資源集聚的門檻實際上是制度門檻,必須靠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才能整合體制內資源。而體育小鎮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缺乏資源協調整合機制,只有通過管理機制創新,整合上層資源,才能協調部門與土地,匯聚政策,為小鎮建設開拓空間。

此外,發展體育小鎮門檻之二在於環境條件。小鎮環境條件必須滿足運動與健康兩方面需求。體育小鎮應具備強身、休閑和療養功能。運動健康、慢病療養、運動矯正與運動康復都可以成為體育小鎮的主要健康產業,因此需具備三方面環境條件:體育運動環境,健康環境,健康服務。運動健康市場巨大,在劉力看來,運動矯正與運動康復將成為體育健康小鎮未來的重點方向。

劉力指出,第三大門檻在於消費支撐。體育小鎮需要足夠的消費人口支撐,體育小鎮的挑戰就是通過產業升級把人留住。“消費人口門檻,其實是產品創新門檻,創新體驗是用戶黏性的來源,體育小鎮策略就是以供給側(體育服務環境)的產品創新,從而激活市場需求。”

此外,劉力還指出,發展體育小鎮的第四大門檻在於市場主體,目前,體育小鎮的投資運營缺少有綜合能力的市場主體,“市場上有投資建設能力的大企業,多沒有體育產業經驗,而體育產業多數業態都很難盈利,但運動項目拉動的旅遊消費、培訓與課外活動消費、文化產品消費、周邊產品消費,遠遠大於體育運動本身消費。因此體育小鎮必須跨界融合,***生發展。”

劉力認為,體育特色小鎮,不是體育場館群,不是奧運村,不應僅僅堆積體育設施與比賽項目。體育特色小鎮壹定要跨界融合,要做“體育+”,這才是未來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