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曾子說,我這個人做學問很簡單,每天只用三件事考察自己。壹,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實?是我答應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對人也不好,誤了人家的事。二,與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講的話都兌現了嗎?都做得到嗎?三,老師教我如何去做人做事,我真正去實踐了沒有?
學問不是文學,是要以做人做事體會出來,才知道它難。這三點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做到。
道:導。領導的導。千乘之國:地方單位。
譯:領導壹個大國家,或者領導壹個單位,要“敬事而信”。壹項職務寧可不接受,接受了就要認真去做,說了的話壹定要兌現。對經濟要能夠節省,節用不是為我,而是為“愛人”。用人要在時間上恰到好處,這樣部屬才聽妳指揮,乃至全國老百姓自然跟妳走。
孔子告訴我們說,這個學生在家是個孝子,在外對朋友,對壹般人能夠友愛,進而愛國家,愛天下。做人非常謹慎,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壹切都言而有信。有偉大的胸襟,能夠愛人,愛天下人就如愛自己壹樣。假使壹個人這些都做到了,再親近有學問道德的人做朋友,還有剩余的精力,然後再學文。做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都可以,誌向所在,量力而行。
子夏,小孔子四十四歲,名字蔔商。孔子死後,講學河東,戰國時大學者蒙受他影響很大。
宋儒解釋“色”為“女人”“男女之色”,說是賢人,有學問道德的人,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南師反駁說聖人是不會違反人情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離兩件大事:飲食、男女。所以南師更正這個“色”是“態色”,即態度、行色。君也不單指君主,朋友同事都可稱君。
譯:看到好的人能肅然起敬,在家能竭盡全力地愛家庭、愛父母。在社會上做事,對人、對國家,放棄自我的私心,所謂許身為國。答應幫忙朋友的事,就要言而有信,想盡辦法去做。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盡管這個人沒有讀過壹天書,我也壹定說這人真有學問。
南師說這句的註解可把中國文人給毀了,以往解釋板著臉就叫重,不重就沒有威信了,學問也就不穩固了。無友不如己者,交朋友不要交不如我們自己的,至少學問道德要比我們好。那麽司馬遷該交誰為朋友?總統就只能跟上帝交朋友啰?
南師解釋“重”為自重,也就是自尊心。“無友不如己者”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不要以為妳的朋友不如妳。先是自重,再尊重別人。
譯:壹個人必須要自重,有自信心,建立自己的人格。壹個沒有自信也不自重的人,學問是不穩固的。我們既要自尊,同時也要尊重別人。不要認為妳的朋友不如妳,不要看不起任何壹個人,世上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我們應該取其長舍其短。看到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缺點,也不要怕改過,這就是真學問。
古人解釋:如果大家都能孝順父母,孝於祖宗的話,社會風氣就趨於厚道了。
南師解釋“終”為結果,“遠”為遠因。
譯:與其要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認識了這個道理,社會道德的風氣,自然都歸於厚道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