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1803年 承德發生什麽事?

1803年 承德發生什麽事?

承德天主教的傳入,最早於清康熙時代,在灤平老虎溝就有曾姓教友的記載.當時由京師(北京)耶穌會管理,雍正年間逐漸增多. 每隔兩三年有壹位北京的神父來此探望教友.清雍正三年(1724年),清政府下令禁止天主教,教會轉為秘密活動.教會組織由北京遷往張家口北__崇禮縣(察哈爾)西灣子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羅馬教皇決定由法國遣使會接管西灣子教務.道光十年(1803年)天主教由張家口崇禮縣西灣子傳入烏丹(內蒙翁牛特旗)毛山東鄉的苦柳吐村,再由苦柳吐傳到圍場縣邊沿地帶.道光十八年(1838年)羅馬教廷將滿洲裏、遼東、蒙古三地區劃為壹個教區(包括熱河地區).這時灤平縣、承德縣、圍場縣、平泉縣均有教徒,在熱河地區的司鐸傳教者***有10余人,歸法國遣使會管理,總堂仍設在西灣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羅馬教廷將蒙古劃為壹個單獨教區,分為三大堂區:東為苦柳吐教堂(在熱河);中為西灣子教堂.1844年,在灤平老虎溝購買土地、房舍將其整理改建成小教堂,並於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修建正式教堂(承德歷史上第壹座教堂).此時老虎溝教堂已成為傳教士們從西灣子總堂到教區東部的中間站.1861年著名的植物學家譚微道神父曾來過此地.鹹豐十壹年(1861年)羅馬教廷將蒙古教區劃歸比利時“聖母聖心會”管理.同治四年(1865年12月6日),比利時聖母聖心會創始人南懷仁神父(Theophiel Verbist1823—1868)率四位傳教士來到西灣子總堂,任蒙古教區監牧接管教區教務.此後,傳教活動進壹步向廣大農村擴展.到光緒九年(1883年)羅馬教廷喻令蒙古教區分為三個教區:其中東部為東蒙古教區,主教府設在朝陽縣松樹嘴子(今屬遼寧省)該教區包括當時的全熱河省及奉天省的壹部分地區,東到遼寧省的錦州市,康平縣;北到內蒙的通遼,沙爾敖包特;西至豐寧縣,南以長城為界的廣大地區.主教為“聖母聖心會”會士呂繼賢(比利時人1883--1896).當時教區有教友7500人,傳教士住堂8處,外籍司鐸4位,國籍司鐸4位.1897年6月5日,葉步司(荷蘭人1942年逝世)晉升為東蒙古教區主教(由滿州紀主教祝聖)。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多數教堂被毀,無數教友致命。到光緒三十壹年(公元1908年)天主教傳入豐寧,民國初年傳入寬城鎮。1922年11月26日,南阜民(比利時人)升任教區助理主教(由葉步司祝聖)。1910年聖心國籍昆弟會成立,為教區男修會。宗旨為從事教育、服務教會。1923年,瑪利亞若瑟女修會荷蘭籍修女到熱河,1934年成立教區修女會(聖母孝女會)。她們的主要工作為致力於教育及慈善事業。1924年羅馬教廷決定將東蒙古教區改為熱河教區,到民國18年(公元1929年)天主教傳入興隆、隆化,並在兩地建教堂。1929年熱河教區將本區域內屬奉天省部分割讓給新成立的四平教區管轄。 民國21年(1932年)羅馬教廷諭令將熱河教區北方六縣(包括圍場縣)劃出,成立赤峰教區委托國籍神職管理。1938年2月9 日羅馬教廷諭令將奉天教區五縣劃入熱河教區。當時教區***轄十四縣,有教友32000余名。1948年,教區中心由朝陽縣松樹嘴子遷至北京東廊下12號。(熱河教區駐京辦事處)。當年南阜民主教辭職回國,教區主教由德化隆(歐斯德)繼任。1953年12月,德化隆主教回國,教區主教壹職由師化愚神父代理,1958年秋,師化愚神父在灤平縣周營子勞改隊病逝。據1949年統計,該教區有57名神父(外國籍24名,中國籍33名),修女30名,小學6所,孤兒院4所。 1955年熱河省被撤銷,熱河教區的壹部分堂區被劃入外省 .據1950年統計:承德天主教會在八縣三區***有教堂14座,公所10處,司鐸18位,教友12611人.文革期間宗教活動被迫停止。1980年後隨著信仰自由政策的出臺,宗教活動逐漸展開。當時承德只有夏樹卿、曾憲章、 李景星三位老神父。在他們以及後來年輕神父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下,使承德天主教會有了進壹步的發展。該教區現轄承德八縣三區,***有登記的活動場所十五處,教徒二萬人,神父七位,修女十六人

這個應該可以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