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麽寫教案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草原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草原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鬧歡快、豪邁酒脫的曲風,對民族音樂感興趣,對蒙古族和草原產生向往。

 2.在欣賞和遊戲中表現樂段的重復以及不斷加速的節奏特點。

 3.自信地參與“摔跤”遊戲,在音樂節點“嘿”上,能和朋友壹起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16名幼兒圍坐半圓。

 2.黑板、音樂、PT、簡單的圖譜

 經驗準備:對蒙古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壹、創設草原情境,自然感知欣賞音樂

 1.隨樂欣賞“美麗的大草原”PPT,引出草原遊戲主題。

 2.隨A段音樂欣賞草原遊戲圖片,並壹起跟隨音樂作出相應的動作。

 3.提出重點遊戲壹壹摔跤是蒙古人交朋友的壹種方式。

 4.出示草原圖譜,播放音樂樂A段,自然感知。

 二、結合圖譜和肢體動作,再次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

 1.再次欣賞音樂,教師跟隨音樂畫譜圖,了解曲式結構

 2.教師解說“摔跤故事”和幼兒猜想情節內容相結合。

 3.在座位上利用肢體動作跟隨音樂做遊戲,再次感知音樂的結構。

 三、隨樂分段玩摔跤遊戲

 1.創設摔跤遊戲情境,請兩位幼兒做摔跤手,兩個人比壹比,第壹回合比誰更神氣。

 2.出示兩位掉跤手搏鬥的圖片,第二回合比誰更有力氣。

 3.兩位教師進行錯誤演示,請幼兒評價,再進行正確示範。

 4.跟隨A段音樂師幼遊戲壹次。

 5.全體幼兒移位兩兩結伴進行遊戲。

 四、完整跟隨音樂玩遊戲

 1.教師解說要去另外壹片草原交朋友,結合圖譜,播放三段體完整音樂。

 2.幼幼在座位上和旁邊的夥伴壹起遊戲,隨著音樂的加快,動作也越來越快。

 3.全體幼兒移位跟隨音樂玩摔跤遊戲,間奏處交換朋友。

 五、介紹蒙古族,激發幼兒對蒙古族和大草原的向往

草原教案 篇2

  壹、 教學內容:

 這是壹篇精讀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壹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2課時)

  二、 教學要求:

 1、 掌握生字詞,理解重點句。

 2、 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4、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她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必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重點句子

  四、 教學方法:

 讀書自悟、悟中體情。

  五、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

 掛圖、錄音機、投影、幻燈。

  七、 教學程序:

 第壹課時

  (壹) 明確目標。

 1、 學習課文前兩段,理解課文內容。

 2、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目標完成過程。

 1、 揭題:

 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壹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 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3、 引讀課文,學生自悟。

 (1) 板書課題

 (2) 自由讀課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4、 理清脈胳,討論分段:

 5、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可分成幾段?段意是什麽?

 6、 復習檢查。請同學們根據課後習題1的提示,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課文寫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人民從幾十裏外來迎接客人。)

 7、 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問難。

 8、 7、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 學習第壹段。

 聽師範讀 邊聽邊在腦海申勾勒畫面。

 自由讀、思考。

 這壹段主要寫了什麽?

 哪壹句話可以概括這壹特點?

 (這壹段寫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壹碧千裏,而並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壹碧千裏

 小組討論,老師點撥:

 壹碧千裏:壹望無際全是碧綠的草原。

 茫茫:檬隴的樣子。盡管壹望無際,但遠處仍是那樣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的感覺。

 "壹碧千裏而並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麽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看圖,默讀這壹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教師適時點撥:

 a、 在這壹段申作者運用非常貼切的打比方的句子來寫具體的。"羊群壹會兒上了小丘,壹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麽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演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雲際。"作者用 "『用綠色喧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比喻草原上小丘線條的柔美。

 b、 作者用詞準確,語句生動、形象、優美。比較句子,讀壹讀,、說說哪壹句寫得好,好在哪裏?

 再讀第壹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2) 學習第二段。

 A、 自由讀第二段,說說妳讀懂了什麽?(這壹段主要寫了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從 "灑脫"壹詞體會到草原的"壹碧千裏"。"河"字後面加了感嘆號,說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會有人家……)

 B、 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景色有什麽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申交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遼闊、寂靜。從 "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都……"和"初入草原,聽不見……也看不見……"接近公社時:看到了小河、牛羊、馬群聽見了鞭響。

 C、 出示投影片:看圖,讀句子,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妳體會到什麽? 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從 "遠處"壹詞看出,草原人民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體會到牧區人民情深誼長。"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看出主人們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馬跑得飛快,體會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頂部成半圓形,因為馬隊是從小丘上過來的,所以遠看像壹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熱鬧的場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靜。)

 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8、布置作業:朗讀課文,背誦第壹自然段。

 第二課時

  (壹) 明確目標。

 1、 學習三、四、五段。

 2、 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二) 目標完成過程。

 1、 復習檢查。(指名背誦第壹段)

 2、 學習第三段。

 (1) 默讀第三段。

 說說妳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用"--"線標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兩個 "再"。"總是熱乎乎地握著"中的"總是",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中的"很多……都是……"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2) 指導朗讀這壹段。

 (註意:重音讀畫線的詞語,表達主客雙方激動的心情。)

 3、 學習第四段:

 a、 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妳體會最深的壹點講給同學們聽。(如b、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擺上了好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壹家。

 b、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C、 找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4、 學習第五段:齊讀最後壹段,談談妳的感想。

  (三) 總結、擴展。

 1、 總結全文,歸納中心。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壹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2、 圍繞重點;學習表述。

 (1) 找出描寫草原美景的部分和敘述蒙古族同胞熱情待窯的部分讀壹讀。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草原上的景美,人更親的?

 (2) 小結:這篇課文既有草原靜態美景的描寫又有熱情迎客的動人場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 片斷練習:《校園壹角》。

 (要求:運用《草原》的寫法,突出描寫校園壹角的特點。)

  ▲教學小結:

 同學們,草原真的是美極了。請同學們想象壹下,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麽樣的呢?妳能想壹想,說壹說嗎?

草原教案 篇3

 壹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8個字。

 2、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學習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背誦課文。

 四、教學準備識字卡片、有關草原的風光片或圖片。

 五、教學時數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觀看草原的錄像,激趣導入。妳去過草原嗎?能給大家介紹壹下嗎?

 (二)指導讀課題,讀出喜愛之情。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壹讀,讀準字音。 2、拼讀會認字,註意讀準字音。 3、小組內檢查生字詞讀音的掌握情況。

 4、教師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1)讀壹讀這些生字詞,指名讀、齊讀“棗紅馬、百靈鳥、忘記、因為、這裏、最鮮艷、壯、不管”。

 (2)開展拼讀競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詞語接龍朗讀,看哪壹組讀得又快又準。

 (3)讓學生質疑:哪個詞不懂?理解“壯”:在文中找壹找帶有這個字的句子讀壹讀,(這裏的牛兒最壯)學生自己說壹說“壯”字在這句話中的意思。

 (4)自己小聲讀文,看看還有沒有不認識的字,請老師和同學幫助。

 5、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標畫自然段。(四)朗讀感悟。 1、分小組指名讀文,思考:課文寫了誰喜歡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師貼圖。(棗紅馬、百靈鳥、小作者) 3、學習“百”。(1)這個字怎樣記?(白加壹橫)(2)教師板書,學生註意觀察占格。(3)學生們練習書寫,註意把第壹筆橫寫長點兒。

 4、學習課文內容。 提問:他們為什麽這麽喜歡草原?讀文找答案。

 5、自己讀文,找答案。誰找到了就告訴大家,自願選擇匯報。(學生說哪部分內容,教師就和學生***同學習哪壹小節)

 6、學習第壹小節。(1)師生配合讀文。(2)學生匯報,其他同學補充:“為什麽馬兒喜歡草原?”

 (3)出示練習:草兒( )牛兒( )羊兒( )(4)指導朗讀“最鮮、最壯、最歡”。讀出草原的美麗和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7、學習第二小節。

 過渡:百靈鳥為什麽喜歡大草原?

 (1)誰能從文中找到答案?請讀出來。

 (2)指導朗讀。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喜愛之情?請妳試壹試,讀壹讀。

 8、學習第三小節 作者為什麽喜歡大草原?可以結合前邊所學習的內容說壹說,齊讀最後壹句話。

 (五)總結。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妳喜歡草原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口語交際練習。(根據學生情況任選其壹)師:同學們,妳們喜歡自己的家(家鄉或祖國)嗎?能向大家介紹壹下嗎?

 1、無論走到哪裏,也不會忘記可愛的家,因為這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無論走到哪裏,也不會忘記可愛的家鄉,因為這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無論走到哪裏,也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因為這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壹)開課導入(二)背誦課文采取多種形式練習背誦。

 (三)學習生字詞

 1、復習“什、抓、把、地”的讀音。

 2、觀察“朋、什、抓、掛、打、把、地”這幾個會字的結構特點(都是左右結構)。

 3、記憶字形。妳有什麽好辦法記住它們? 先自己記壹記,然後小組交流記字方法,最後集體反饋(以舊帶新)。

 4、練習鞏固字形

 (1)看偏旁組字組詞。

 (2)給熟字加偏旁組成新字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導書寫,註意把字寫勻稱。

 (1)指導“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觀察其余幾個字的結構特點是什麽。(都是左窄右寬) 請學生註意:在書寫時右邊部分占了左半格壹點。

 (3)練習寫字 先描壹描,再自己寫,註意把字寫端正,寫漂亮。

草原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培養學生美的情感。

 4、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中含意,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談壹談如何記住本課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解答。

 二、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小組討論。

 2、小結板書:

 草原美景

 歡迎遠客

 親切相見

 熱情款待

 聯歡話別

 三、學習課文第壹自然段

 1、結合下列詞句,體會自然之美:

 ⑴ 那裏的天……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⑵ 在天底下……而並不茫茫。

 ⑶ 羊群……大白花。

 ⑷ 那些小丘……輕輕流入雲際。

 2、找出比喻句,說壹說把什麽比作什麽。

 四、作業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壹、復習上節課內容

 課文的寫作線索並且板書。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哪幾句寫了草原的寬闊。

 2、找比喻句,說壹說把什麽比作什麽。

 三、課文是怎樣寫內蒙古人民熱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學生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

 2、生回答師板書:

 汽車前面引路

 歡迎遠客

 許多人來看客人

 握住手

 親切相見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熱情款待

 唱歌

 聯歡話別 跳舞

 四、體會句子的含義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活斜陽。”

 1、討論。

 2、學生談談對句子的理解。

 五、學生分角色表演歡迎遠客,盛情款待,聯歡話別的場面

 六、作業

 抄寫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草 原

 草原美景

 汽車前面引路

 歡迎遠客

 許多人來看客人

 汽車前面引路

 歡迎遠客

 許多人來看客人

 握住手

 親切相見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熱情款待

 唱歌

 聯歡話別 跳舞

草原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1、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 蒙古舞蹈基本動作

 3、 綜合練習:雙聲部節奏練習和雙響筒和多種伴奏樂器。

 4、 音樂遊戲“賽馬會”、大型粘貼圖畫創作。

  指導思想:

 本課根據音樂新課標的要求提倡音樂與姊妹藝術綜合為指導思想,將音樂與舞蹈、美術等姊妹藝術形式的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從小朋友的興趣為動身點,培養同學的即興創作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並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學習,指導同學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並即興的.為歌曲創編動作扮演。和對不同音樂意境的感受。培養同學的音樂審美情趣。

 2、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掌握有關蒙古舞的基本動作,和對音響的探索能力。

 3、 通過“意境”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學唱、聆聽、感受,培養同學的思維能力,激發同學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 體會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緒,並能有表情的演唱並能用舞蹈動作扮演。

 2、 通過對草原賽馬情景的表示,對的馬蹄聲,和加油聲的模仿, 掌握雙聲部的節奏。

 教學難點:“賽馬會”音樂遊戲的挖掘,和遊戲中小朋友們的合作,配合與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

 1、 放“馬跑”的律動的音樂。

 同學:隨“騎馬”律動進入教室。

 老師:小朋友們,看!我們騎著馬兒來到哪裏了?

 同學:大草原!

 老師介紹大草原

 老師:對,我們來到了壹片廣闊的大草原,它像壹幅巨大的綠毯鋪在地上。美極了!

  二、新課引入

 1、 老師舞蹈引入(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師:有沒有誰知道老師跳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同學:蒙古族

 老師:(出課件)介紹蒙古族族的衣著服飾、蒙古包。

 老師:(出課件)非常正確,看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國的56個少數民族之壹,他們在常年草原上生活,喜歡穿美麗的色彩鮮艷的長袍,漂亮的馬靴。他們最常的打扮是在頭上栓壹條美麗的頭帶,非常的神氣。

 老師:(出蒙古包圖)看這是什麽?這是他們的房屋,由於他們常年在草原上生活,他們的房子不是用磚瓦蓋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圓形的墻壁上面加壹個傘型的頂組合成的帳頂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氈子覆蓋著用毛繩固定。房屋可以移動。這就是蒙古包。

 2、 學習幾個蒙古舞蹈動作,壹邊學習壹邊考慮蒙古人的生活

 老師做蒙古舞的馬跑步,擠奶,雄鷹展翅的動作介紹蒙古族的生活。

 同學學習蒙古舞基本動作

  三、學習歌曲

 1、 老師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 同學念壹次歌詞

 a、為歌詞加上動作。

 b、小朋友們壹起扮演,選出壹個做得特別好的小朋友再帶著大家做壹遍。老師請壹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來壹次。

 3、 聽。

 a、 老師範唱

 b、 同學聽磁帶

 c、 同學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老師做提示讓小朋友唱得更有感情。

 d、 用動作扮演歌曲

  四、擴展歌曲

 1、 表示歡樂的草原。

 a、 老師提供彩紙和小朋友們壹起把自身打扮成蒙古人

 老師:(出賽馬圖)

 老師拿出兩樣樂器,問哪壹個發出的聲音更象馬蹄聲。(演示雙響筒,和手串鈴)

 同學:雙響筒

 b、老師將樂器發給壹些同學,拿到手串鈴的小朋友想想怎樣用它為賽馬的選手加油,拿到雙響筒的小朋友用他來模仿馬蹄聲。

 沒拿到樂器的小朋友,動動腦筋想壹想還可以用身邊的音響來模仿馬蹄聲。或用怎樣的動作表情來加油!

 c、將小朋友們分成兩組,壹組加油,壹組模仿馬蹄聲。(各隊選壹個拉拉隊長。)

 2、 壹起跟著音樂制造熱烈的賽馬局面。(請幾個小朋友扮演賽馬的局面。)

 3、 粘貼圖畫

 a、老師放變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

 同學: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自身的感受

 b、老師拿出為小朋友們準備好的粘貼畫,讓小朋友們壹邊聽音樂壹邊創作圖畫表示美麗的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