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獨生子女到為人父母,80後的角色慢慢在轉變,80後這壹代剛好趕上好時機,過上了能夠受到高等教育的生活,可這並不代表高素質的父母就能教育好孩子。下面是由我整理的80後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介紹,僅供參考。
80後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壹
壹、1、理論多於實踐,他們普遍推崇科學時尚的育兒理念,但真正需要動手去培養孩子時,許多家長就打退堂鼓了。
2、造成隔代教育現象普遍,由於工作繁忙,帶孩子的時間較少,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家裏的長輩帶著,孩子對父母不會有太大的依戀,反而只聽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話。
3、重養輕教,過度溺愛,年輕的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對孩子疏於照顧,為了彌補自己的愧疚,往往是采取?只寵不批評?的教育態度。
4、重視個體,疏忽團體,獨生子女平時缺乏同齡玩伴,群體意識比較薄弱。
二、1、親子教育,促進全面發展
爸爸媽媽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和夥伴,親子關系會直接影響到幼兒性格發展和品質的形成,因此爸爸媽媽要抽出更多時間與孩子呆在壹起,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愛。
2、情商教育,培養群體意識
教會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家長可多鼓勵孩子多參加壹些集體活動,把自己的玩具、圖書與小夥伴們壹起玩,建立自己的小小社交圈,克服獨生子女的孤獨感。與同齡夥伴交往,會使孩子互相學習、受益良多!
3、多元教育,培養動手能力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幼兒自身的成長情況來進行教育,關註孩子的生活能力。
三、第壹、80、90後的父母很多都是高學歷,對於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比較容易接受壹些新的教育理論,但教育絕不是停留在理論上,要花費時間去陪伴孩子,與孩子互動,而不是簡單地教給爺爺奶奶帶就行,畢竟親子教育是大於隔代教育的。
第二、新壹代的家長都推崇打破傳統教育的模式,樹立時尚育兒理念,但其實也要跟老壹輩的人取取經,畢竟實踐才能出真知。
第三、關註孩子的情緒、情感、興趣、生活能力、交往能力。
獨帶獨會造成隔代帶孩子現象更加普遍,大多數的?獨二代?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但家長們要註意,在隔代教育上,是絕不能取代親子教育!
家長們要清楚認識到,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無法代替親子教育。
由父母直接撫養培育出的孩子比起隔代撫養培育出的孩子,在家庭教養和習慣養成等方面會更勝壹籌!但家長更要懂得正確處理好幾代人的關系,兩代家長要多溝通和交流,對孩子實施?合作教育?,產生融洽的家庭關系。
80後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二幼兒並不適合系統學習專業知識,讓孩子學過於復雜的東西他會本能拒絕。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早期教育是對孩子的壹種摧殘,也是幼兒園無能的表現,即使有優勢也是非常短暫。
更有甚者,有的父母動用金錢、權勢為孩子謀利益,評獎評優上重點,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大。比如某教育局長的女兒上小學六年級,學校要評?三好學生?涉及能否保送上重點中學,學校都知道他的父親,自然就把保送名額給了她,但要經過民主投票,學生就抱團不投她。搞特權孩子受著優待,長期生活在壹個扭曲的環境裏,對孩子的本身並不真正有利,而這個女孩子的這次落選會讓她受益終生。
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有扭曲的地方。董進宇博士說到,隨著中國加快依法治國,未來靠權力、靠金錢這條路會越來越走不通,讓孩子懂得,人生的快樂只有付出誠實的勞動才有收獲,這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80後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三壹、讓孩子體驗生活的點滴
每個孩子對生活中的新鮮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當孩子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時,父母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比如孩子想要做某項家務時,不妨讓他試壹試,別擔心他搗亂或做不好,只要有心,沒有學不會的事。
當孩子想要學習某項才藝時,可以帶他先去了解和體驗,如果真的有信心和耐心堅持下去,那就鼓勵他學。當孩子想外出遊玩時,聽壹聽他的想法,為什麽想要去那裏,能否全家壹起出發?孩子的每壹次體驗都是對未來生活的良好積澱,不要因為時間、金錢或?妳不懂?等原因,澆滅孩子體驗生活、學習生活技能的熱情。
二、教會孩子付出和責任感
別讓自己的壹味付出成為習慣,適當地做?懶?父母:下班回到家,向孩子撒撒嬌,能否給爸媽壹個擁抱?能否幫爸媽拿拖鞋?吃飯時,告訴孩子做飯並不容易,能否給家人夾點菜?能否試著洗碗?玩耍時,告訴孩子家裏保持整潔需要經常打掃,下次打掃能否幫幫忙?做作業時,告訴孩子學習都是艱辛的,不努力付出,就不能收獲豐富的知識。
帶孩子外出時,告訴孩子如果自己願意可以和他人壹起分享自己的物品,付出時間,才能收獲真正的友誼。平時不妨帶孩子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比如照顧孤寡老人,或為山區的孩子捐衣物、書籍、錢等,或餵養小動物等,讓他懂得付出的意義。
三、給孩子表達愛和感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