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朱子家訓》。
意思是做的事違背人倫,必遭天譴。妳的德行淺,占據高位,必有災。
擴展資料: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厚德方能載物。
有壹次,郭德綱接受金星的采訪,金星問他:“現在招收弟子有什麽標準。”
郭德綱說:“以前招收弟子,主要看天賦能耐,看是不是吃相聲這口飯的。”
金星接著又問,現在呢?
郭德綱說:“現在最主要看人品,因為能力我可以慢慢把他培養起來,但是人品不好,我能怎麽辦?我啥轍都沒有啊!”
越是經歷過人生跌宕起伏的人,越能體會到人際交往中,人品到底有多重要。而鑒別壹個人品最好的壹種方式,看壹個人的原則和底線,並且看他對原則和底線的堅守。
有句話:窘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意思是:看壹個人品行,看他貧窮不得誌的時候,要看他堅持不做什麽。
壹個人人品的好壞,不僅僅看了他做了多少好事。而是看他在能做壞事的時候,到底能壞到什麽程度,這個壞的程度就是他做人的底線和原則。
1.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2.讀書誌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3.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4.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兇惟人召。
5.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壹聽命,天地自相保。
《朱子家訓》,作者朱用純(1627 ~ 1698 年),字致壹,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昆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但也有人認為《朱子家訓》為南宋朱熹所做。《朱子家訓》是“經典誦讀口袋書”的壹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
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裏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我們是不能苛求於前人的。
《朱子家訓》僅522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壹篇家教名著。
百度百科-朱子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