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能讀懂黃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嗎? 雲纏它,霧繞它,雨抽它,風摧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後快.然而,它不低頭,不讓步,不畏風刀雪斧的剔抉,在數不盡的反擊和怒號聲中,練就了壹身錚錚鐵骨,凝聚了壹腔朗朗硬氣. 壹次次,它在風雨中抗爭吶喊;壹回回,它把雲霧撕扯成碎片;它以威嚴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剛硬驅逐雷電遠避它方……
壹切生之渴望、生之奮鬥、生之抗爭,都在這由蒼松搖出的命運交響曲中展現出來了. 讀黃山松,妳不覺得我們的安徽正是壹棵偉岸挺拔的勁松嗎? 安徽,襟江帶淮,千年激蕩,幾經興衰,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曾上演過多少群雄逐鹿、驚心動魄的故事啊! 這裏曾經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壹.老莊道學,三曹華章,新安文學,桐城散文……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壹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滄桑;壹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勞和艱辛. “相看兩不厭,獨有敬亭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些,不正印證了文人墨客們對江淮秀麗景色的向往嗎?
眾人皆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卻有幾人清楚那倚門而立翹首遙望、“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正是咱安徽潛山姑娘呀!“喬公二女秀所鐘,秋水並蒂開芙蓉”令詩人充滿了無限的向往,而那“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的焦劉之戀不也跨越時空感動今人嗎? 文房四寶,徽派建築,蕪湖鐵畫,黃梅戲,鳳陽花鼓……這些,全是江淮兒女智慧的結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殘暴統治的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千年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的無數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跡,無不印證了江淮兒女不畏壓迫、抵禦欺淩的錚錚鐵骨. 黃山松,我讀懂了妳!
本文立意深遠,作者以“黃山松”為象征物,通過對黃山松的描寫,表達了對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謳歌、贊美之情.從黃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見大,虛實相間,文采飛揚是其另壹大特點,整散句交錯使用,“引用加排比”的修辭,抒情酣暢,氣勢充沛,擴充了文章的內涵,強化了對黃山松、對徽魂的贊美之情.全文例舉了大量的事實,從不同的角度抒發了對黃山松的贊美之情.感情真摯,有說服力.以黃山松與“徽魂”的相似點為主線,串起大量的素材.題文照應,深化主題.文章的立意深遠,見解深刻.
經過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