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出自: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
詩詞原文《憶秦娥·婁山關》——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白話譯文西風猛烈,長空中壹群群大雁南飛,壹陣陣鳴叫,霜花滿地,殘月在天。天將破曉,馬蹄聲零碎而又紛雜,軍號聲聲沈郁低回。不要說婁山關堅硬如鐵難以逾越,而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濤,夕陽鮮紅,像血的顏色。
擴展資料
1、《憶秦娥·婁山關》創作背景
此詞寫於1935年2月,最早發表於1957年1月的《詩刊》上。1935年2月25日淩晨,紅軍向婁山關挺進,在紅花園與黔軍遭遇,傍晚時分終於把這座雄關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隊順利通過。由於這壹仗意義重大,所以詩人心情無比激動,在戰鬥結束不久即揮筆寫下此詞。
2、《憶秦娥·婁山關》鑒賞
這首《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在婁山關戰役勝利之後所寫,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發表時沒有標明寫作時間。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毛澤東詩詞》時,將寫作時間標明為“壹九三五年二月”。這首詞上闋寫的是紅軍向婁山關進軍的途中,下闋寫的是婁山關戰役勝利之後的景象。
詩人佇立於婁山關之巔遙看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莽莽蒼蒼,如大海壹般深邃,而黃昏的夕陽漸漸落下,剩余的壹抹霞光如血壹般映紅了天際。畫卷之美正符合蒼涼沈雄的大寫意之境界,而這種大寫意之境界正是漢風眾美之中壹類。毛澤東這最後二行博大蒼茫之氣與李白有同氣相呼應之感。
綜觀全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壹體,水乳交融。而且其結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上闋沈郁,下闋激昂,上闋取冷色調,下闋取暖色調,色彩對比強烈,感情對比亦同樣強烈,上下闋的強烈對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作為壹代偉大指揮若定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