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的喪事是公明儀設計的:用紅布做成的棺罩,在其四角畫有螞蟻交錯爬行的紋路。這是殷代的士禮。
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與***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鬥。”曰:“請問居從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主人能,則執兵而陪其後。”
子夏請教孔子說:“身懷父母之仇的應怎樣做?”孔子說:“平常睡在草墊上,盾牌當枕頭,不可從事公職,要始終心懷與仇人不***存於天下的念頭。無論是在街市,還是在公門中,只要是遇上了,也不用回去拿武器,直接拔出隨身武器與仇人拼命。”子夏又請教孔子說:“請問要是有兄弟之仇該怎樣做?”孔子說:“首先,不與仇人在壹個國家內做官。如果是領受君命出使他國,即使遇上了也不能拼鬥,要以君命為重。”子夏又向孔子請教說:“要是堂兄弟的仇應怎樣做呢?”孔子說:“不能做帶隊的頭領,要有喪主出頭,妳可拿著兵器跟著主人隨時協助。”
(此段在《曲禮》中已有記述)
孔子之喪,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則绖,出則否。
易墓,非古也。
在孔子的喪期內,他的弟子們都穿上了孝服(绖)。按禮的要求,只有他們多人聚集在壹起時才為老師戴孝,單獨外出時就不用戴了。
在墓地清除雜草、清掃雜物,以保持墓地的整潔、幹凈,不是古制,是從周人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