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什麽是荒誕派戲劇?

什麽是荒誕派戲劇?

荒誕派戲劇(absurd theatre)現代戲劇流派之壹。荒誕(absurd)壹詞,由拉丁文的sardus(耳聾)演變而來,在哲學上指個人與其生存環境脫節。“荒誕派戲劇”這壹名詞,最早見於英國戲劇評論家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誕派戲劇》壹書,它是作者對20世紀50年代在歐洲出現的S.貝克特、E.尤內斯庫、A.阿達莫夫、J.熱內、H.品特這類劇作家作品的概括。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戲劇界最有影響的流派之壹。它興起於法國,50年代在巴黎戲劇舞臺上上演了尤內斯庫、貝克特、阿達莫夫、熱內等劇作家的劇作。

這些劇作家在20世紀20年代流行的超現實主義文學影響下,特別是在阿爾托戲劇理論的影響下,打破了傳統戲劇的寫作手法,創作了壹批從內容到形式別開生面的劇作。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作。

擴展資料:

談論人生的荒誕性,早就見諸古代西方戲劇。自希臘悲劇開始,在索福克勒斯、埃斯庫羅斯的劇作中就有對人類的命運、人類的生存條件的殘酷與荒誕性表示關註的壹面。20世紀的存在主義文學家、戲劇家薩特和加繆在他們的許多小說和劇本中,從理性出發,揭示了人的存在的荒誕性。

荒誕派戲劇家則更進壹步對人生的荒誕性表示強烈的反感和深刻的諷刺,為了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存在的無依據、無理由,人命賤如螻蟻、微不足道,他們不僅借助語言,而且借助各種舞臺手段去表現,使荒誕性本身戲劇化。

為表現人生的荒誕不經,他們任意破壞、支解、割裂傳統的戲劇結構,把戲劇的所有傳統要素如動作、語言、人物,壹壹去掉。荒誕派戲劇壹般沒有具體的情節,沒有符合客觀現實的人物形象,整個舞臺無非是突出世界的荒唐性的壹種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