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
踏歌:唐代壹作廣為流行的民間歌舞形式,壹邊唱歌,壹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壹百裏。《壹統誌》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不及:不如。
2.《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唐代:岑參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彎彎的月兒爬上了涼州城頭,城頭的月兒升空照著全涼州。
涼州:唐朝河西節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肅武威。
涼州七裏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涼州方圓七裏住著十萬人家,這裏的胡人半數懂得彈琵琶。
裏:壹作“城”。胡人: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半解:半數人懂得。解,懂得,明白。
琵琶壹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動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腸欲斷,只覺得風聲蕭蕭兮長夜漫漫。
蕭蕭:象聲詞。此處形容風聲。漫漫:形容黑夜漫長。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河西幕府裏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別以來已有三五春。
河西:漢唐 時指今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即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此處指河西節度使,治所在涼州。故人:舊交;老友。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如今在花門樓前又見到秋草,哪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變老?
花門樓:這裏即指涼州館舍的樓房。貧賤:貧苦微賤。唐崔顥《長安道》詩:“莫言貧賤即可欺,人生富貴自有時。”
壹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
人生壹世能有幾回開懷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須痛飲醉倒。
鬥酒相逢:即相逢鬥酒。鬥酒,比酒量。
3.《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邀:邀請。至:到。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合:環繞。郭:古代城墻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裏指村莊的外墻。斜(xiá):傾斜。因古詩需與上壹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閑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裏泛指莊稼。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裏觀賞菊花。
重陽日:指夏歷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壹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4.《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宋代:蘇軾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落日中卷起繡簾眺望,亭下江水與碧空相接,遠處的夕陽與亭臺相映,空闊無際。為了我的來到,妳特意在窗戶上塗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猶新。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體會到歐陽醉翁詞句中所描繪的,山色若隱若現的景致。
濕青紅:謂漆色鮮潤。平山堂: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歐陽修在揚州所建。欹枕:謂臥著可以看望。醉翁:歐陽修別號。“山色”句:出自歐陽修《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
壹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壹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壹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廣闊的水面十分明凈,山峰翠綠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湧,壹個漁翁駕著小舟在風浪中掀舞。見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風賦》,像宋玉這樣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的,硬說什麽風有雄雌。其實,壹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裏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