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十大猛將和十大文官
文官排名第壹:郭嘉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範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梁棟傾。 從征十壹年,曹操多有倚重,曾打算托之後事。不幸中年逝世,又以壹封遺書定了遼東。及曹操赤壁大敗,仰天大哭:“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於是眾謀士默然自慚。為人臣子,身前身後均能實實在在地惠及主公。唯郭奉孝矣。 文官排名第二:周瑜 對周瑜最好的評價,莫過於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多說了,壹起再讀讀它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樽還酹江月。 文官排名第三:陳宮 生死無二誌,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在三國時期有輔國之才的能人多了,但陳宮是最讓人扼腕的壹個。起初義救曹操,以為得遇明主,棄官相從。不料聽了曹操壹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不得不棄之另尋明主。後輔佐呂布,布對其言不聽計不從,徒呼奈何。 最讓人敬佩的則是呂布兵敗之時,他自知必死,對曹操說:“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於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並無掛念。”曹操並未執意挽留,從他提到陳宮家人便可知道他隱隱有威脅之意。陳宮妙就妙在這時候壹言不發,執意求死。曹操於是惺惺作態:“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此時陳宮“亦不開口,伸頸就刑。眾皆下淚。” 陳宮最了解曹操,若此時從了曹操,不但異日必然遭到報復,家人也壹樣不得平安。此時壹開口便是錯,不若將鄙視悄悄帶走,以最後的尊嚴換取家人壹生平安。其後看楊修、劉馥橫死之事,就明白陳宮是真正的智者。 文官排名第四:諸葛亮 明知事不可為而為之,於是壹生六出歧山,匡扶漢室。感念劉備三顧茅廬之情,於是壹生鞠躬盡瘁,酬答知己。此公令人敬重多於佩服。 記得水鏡先生的那番斷語:“孔明雖得明主,不得其時。惜哉!” 大家對他熟悉太過,不多說了。 文官排名第五:姜維 繼承諸葛孔明遺誌,九伐中原。無奈天命所歸,於劉禪投降後,仍舊癡心不改戰鬥到了最後壹刻。最終自刎身死。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余哀。 武官排名第壹:趙子龍 為救幼主,血戰當陽長阪。年屆七十仍舊力斬四將。壹片赤膽忠心、壹身無敵武藝,此公可稱蓋世英雄! ……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壹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這壹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武官排名第二:典韋 忠心耿耿第壹勇將,數次拯救曹操於危難之中。最後因曹操與降將張繡之叔張濟妻子鄒氏偷情,張繡大怒,夜半引兵來犯。典韋忠心護主被亂刀砍死在崗位上——守住寨門,曹操才得以脫逃。就這樣為心目中的明主流盡了最後壹滴血。死後良久,敵人仍舊不敢靠近他的屍體。 值得壹說的是在這壹役中,曹操還失去了自己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這壹切的犧牲,就只為壹個女子,為曹操壹己的私欲。嘆! 武官排名第三:張飛 什麽都不用說,單只長阪橋頭壹聲斷喝,便成就了不墮英名。“長阪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壹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勇則勇矣,奈何死於小人之手。結局不美。 武官排名第四:關羽 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傳說正是關羽為我們“真切”演繹,而後過五關斬六將壹生勇力無敵、號稱義薄雲天,被後世遵為武聖。其實壹生剛愎自用,結局也是不美。 武官排名第五:呂布 武功蓋世。劉關張三英同戰呂布,仍舊打成平手。轅門射戟救劉備於危難之時。可惜有勇無謀,總是被人當槍使喚。其實以他的智力,若能忠心專事壹主,便完美了這壹員超級戰將的形象。 呂布入選這十大傑出青年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武功蓋世,沒有敵手。 其實很多人身死之時都已經年屆高齡,但每讀壹遍三國演義,這壹個個鮮活的面容便在腦海中壹再地清晰起來。我寧願相信,他們與這段歷史壹樣,永遠年輕。正如同那時活力四射的中華民族。